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它更关注个人命运与日常感受,以个人的"体验"取代了整体性的历史"经验",力图发掘出文学作品中碎片式、废墟式的历史景观,从而具备了穿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的批判力.以"寓言"理论观照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转型期的重要文本--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次危险的解构之旅,它将为我们重新认识张贤亮及"反思文学"中的异质提供一个崭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通过刺激消费神经,缔结商家与消费者情缘的丘比特的神箭.为了打动消费者,广告的消费群不同,广告创意的元素和内容也就不同.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进而导致男女心理上的差异,而心理上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人对事物看法和行为模式的差异,这样导致男女对同一种商品的消费兴趣和注意力也不同.因此,同样一个产品,面对消费者的性别不同,那么它的广告创意的各种元素和内容也要随着性别差异而不同,要打动消费者,要针对消费者性别的差异来制作针对性的广告.  相似文献   
3.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白衣女人》中的女主人公费萝娜进行解读。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相似文献   
4.
话语输出(信息发送)与话语接受(信息接收)常常会出现不等值现象,由此产生了话语信息差。话语信息差的产生原因很多,其中有交际双方的心理差异、交际双方缺乏共知信息、解码者只接收表面的理性信息未能接收潜在信息等原因。以西西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为例,话语信息差之所以会产生是双方的心理差异造成的,交际双方缺乏共知信息也是形成小说话语信息差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西北民族学院汉、藏、回、蒙、维等八个民族的250名已婚女教工妇科病调查,有173人患各种不同的妇科疾患,患病率高达69.6%。各种妇科病随年龄增大而发病增多。经统计学检验,汉族与少数民族女教工之间妇科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西闻见录》是近代北京第一份科技期刊.对《中西闻见录》中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分析,认为《中西闻见录》中的《论音学》对于声学相关概念的定义科学合理,《蒸汽论》论述了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权量新法》系统提出了我国度量衡与国际度量衡接轨的建议和具体方法.这3篇文章在《中西闻见录》中专业性较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西闻见录》是清朝晚期在北京产生的第一份期刊,对该刊的主要编辑人员和作者进行介绍和分析,其中外国作者的文章对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科学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中国作者的文章大多为原创,为当时的晚清社会孕育了一种学术研究和讨论的新气氛.  相似文献   
8.
情与理之间:《太平洋》杂志对临城劫车案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国力衰颓、内乱不堪的背景下,对于列强的干涉怀着相当复杂和矛盾的态度,同时对本民族和国家最终能否通过自治和振作走出失败的谷底,又充满了焦虑和期待之情。从《太平洋》对临城劫车案的评论上,这种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张力尤为明显。无论对外主张,以及实现民族主义目标,自由派知识分子与激进民族主义者有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长期暴露在低铅环境下女工生殖机能是否受到影响。方法:单盲法问卷调查。结果:在空气铅浓度为0.035~0.048mg/m3作业环境中工作,接铅作业女工的月经先兆症状以及痛经、团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铅作业女工(P<0.05)。结论:空气中低浓度铅对女工生殖机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染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热闹”之外,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以女性为题材,但又不囿于性别,体现了现代女性刚柔相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