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35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学的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制度有助于学校体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步入良性发展之途.研究了我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政府宏观管理与学生体协微观管理结合;提高认识,加强立法,加快体制改革;改变管理观念,开展倡导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竞赛活动;加强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投资,完善设施,保障管理制度功效的发挥;对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分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探索物理学中美的因素,领悟自然科学之美,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探讨物理量的极值,分析了几个物理量的极值和物理常数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基础光学实验的特点、类型和物理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概括。挖掘分散在各个实验中的物理思想,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动竞赛规则的基本理论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的伴生物,是竞赛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从运动竞赛规则的概念、本质、特点、分类及演变探讨了运动竞赛规则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结合近几年组织数学建模教学和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设计了一个具有本院特色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系统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热力学作为物理学最难理解的一门分支学科,其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通过热力学与电学之间的类比,引入了基于直觉认知的热荷和热荷量的概念,由此得出熵就是热荷量这一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其结果是,熵(热荷量)与热量这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理量得以清晰地区分开来,从而不仅消除了热力学的抽象性,而且还消除了熵这个物理量之前在概念上的模糊性。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的热力学不但有利于我国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解、掌握、应用和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软实力,而且也有利于大、中学生的物理教学和热力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the structures that chemists and physicists attribute at the molecular scale to substances and materials of various kind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at other scales. I argue that the structure of a substance is the set of properties and relations which are preserved across all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it can be said to exist. In short, structure is abstr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view, and using concrete examples, I argue that structures, and therefore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which they are essential, are emergent. Firstly, structures themselves are scale-dependent because they can only exist within certain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a single substance may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length, time and energy). Secondly, the distinctness of both substances and structures is a scale-dependent relationship: above a certain point, two distinct possibilities may become one. Thirdly,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omposition, for both substances and molecular species, are scale-dependent. To know whether a group of nuclei and electrons form a molecule it is not enough to consider energy alone: one also has to know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 lifetime over which the group robustly hangs toge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