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连续3年调查发生慢性枯萎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毛竹,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sp.)。该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长96~128μm,顶端轮生4~5个细瓶形小梗,轮生小梗长约19.2~24μm;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长64~128μm,瓶梗大小(4.0~4.8)μm×(6.4~9.6)μm;分生孢子大小(2.4~6.2)μm×(1.9~3.2)μm。  相似文献   
2.
对暴发类麻疹综合症的恒河猴病料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有副粘病毒粒子,然后分别合成了麻疹病毒及犬瘟热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料进行RT-PCR扩增,从发病死亡的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287bp的特异片断,而麻疹病毒的检测为阴性.扩增到的犬瘟热病毒核酸片段经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犬瘟热病毒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死亡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犬瘟热病毒疫苗株Onderstepoort、标准野毒株A75-1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恒河猴发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炎患儿与菌群失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我们对41例支气管肺炎任院患儿的病原学研究表明,需氧性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约占26.5%,主要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约占73.5%,其中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为主,阳性细菌减少,阴性菌种类多,含量大。厌氧菌检出18株,提示厌氧菌感染不可忽视。药敏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亦有所降低,因此对小儿肺炎的研究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病原菌及侵染特性、抗病性及防治措施做了系统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弧菌病及病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起自然发生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病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病是由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所引起的病害。对从病(死)蟹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HF010522-1至HF010522-6)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HF010522-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出较强的致病作用;另外,测定了HF010522-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做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31种药物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啶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5种耐药。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某猪场的疑似链球菌病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出的典型菌株做进一步生化及血清学等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是Ⅱ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7.
对落叶松根朽病病根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根朽病的病原菌为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其菌索为最佳分离源,组织分离和子实体分离不易成功;病原菌在综合马铃薯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 d后长出白色后变黑褐色菌落,5~6 d后长出菌索.病原菌的3个菌株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25℃;最适pH为6.0~6.4;最佳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最佳氮源为尿素和酵母粉,在KNO3和(NH4)2HPO4等无机氮源上生长不良.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5.00 mg/mL硫酸铜、1.25 mg/mL70%代森锰锌、1.25 mg/mL5%百菌清可以有效防治根朽病.室内病原菌与拮抗真菌的对峙结果表明,所用的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等6种菌根菌和2种工程菌对病原菌A5.92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赭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红蜡蘑Laccarialaccata抑制作用最强,不仅产生最明显的抑菌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覆盖病原菌并在其上生长,可用于根朽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原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毒学说提供佐证,并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收集、整理及分析该病以往研究资料.结果:用组织分离法和动物分离法,已先后从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外周静脉血、粪便和心血等460份标本中分离到53株柯萨奇病毒(阳性率为11.5%),并对部分患者和健康人群作了血清学调查.结论: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新的地方性心肌疾病,其病毒病原有待于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污泥两相和单相厌氧消化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高温酸化(55℃)、中温甲烷化(35℃)污泥两相和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性能和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并不总是比单相工艺更为优越。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下,两种工艺的性能并无明显区别,但当进泥浓度提高并适当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时,两相工艺开始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高温酸经-中温甲烷化两相工艺在灭活病原微生物性能上要明显优于中温单相工艺。此外,两相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