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利用氧化还原体系把高价硒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红色零价硒,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内核,采用纳米制备技术,得到核壳型的淀粉硒纳米颗粒(St-Se0NP).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电性呈中性.淀粉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巨峰葡萄植株,成熟葡萄果实中的硒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倍,糖份提高了30%,钙含量提高了40%,而酸含量则降低了30%,大大改善了葡萄的风味.研究还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较普通硒化物,淀粉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形成了缓释,提高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尚忠海 《河南科学》2007,25(3):405-408
选用巨峰葡萄在花后35~60 d,取其胚接种在含有GA3I、AA、6-BA的不同激素水平MS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以研究葡萄的幼胚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巨峰葡萄在花后60 d效果最好.在附加GA30.5 mg/LI、AA1.0 mg/L、6-BA0.5 mg/L的最佳培养基上得到了(76.0±16.7)%的发育率和(69.1±13.1)%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2012,29(1)
用15%石灰氮对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进行催芽后,于葡萄休眠解除过程中对芽内源激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石灰氮解除葡萄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用15%石灰氮催芽5 d后葡萄芽解除休眠而萌发,比对照提前5~8 d,处理21 d后休眠已经被打破;(2)处理后葡萄芽内ABA含量急剧下降了86.48%,而GA_3、ZR和IAA分别升高了461.70%、107.24%和1 020.41%;(3)IAA的急剧升高,伴随着淀粉酶活性加强,加速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而蛋白质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可见,石灰氮催芽后,葡萄芽内的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降低的同时生长促进类激素IAA、ZR和GA_3含量急剧增加,内源激素平衡被打破,加强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为葡萄芽的萌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石灰氮处理促进葡萄休眠芽萌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调节了葡萄芽内各种激素平衡关系,从而加速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而最终解除芽体休眠.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邯郸地区,巨峰萄葡花芽分化开始于4月中旬,4月下旬为花序开始分化盛期。花序开始分化后不久出现二级轴,冬季休眠前分化到三级轴,翌春4月7日花萼开始分化,4月14日花冠开始分化。4月17日雄蕊开始分化,4月19日雌蕊开始分化,4月21日柱头形成,胚珠开始分化。  相似文献   
5.
对巨峰葡萄于花前用无核灵溶液处理果穗花后再单用赤霉素处理一次,结果表明:处理的果穗无核率提高,单粒重增加,单穗重及座果率均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