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在英语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切比却尖锐地批评了这部小说,其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透过阿切比的批评策略,可以追问他的批评作为后殖民批评文本的深刻政治意图,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今中国“天眼”--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目标--脉冲星的关系。针对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客星与FAST正在进行的脉冲星观测,详述了宋代客星记录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贡献;介绍了脉冲星发现历史与基本天体物理特征,以及脉冲星作为FAST科学目标的意义。以客星到脉冲星的千年追寻为线索,探索和尝试回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长期探索结晶,中国在科学早期的发育过程中播撒了创新火种,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不断完善了科学体系,其中东西方科技的交流与传播得益于蒙古帝国在丝绸之路的远征与开拓。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领先于国际水平,与其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对美国地区类(北部)综合性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查,认为圣约瑟夫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对良好学风的养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业绩评价等方面借鉴圣约瑟夫大学的制度安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宪昌 《大自然探索》1995,14(4):95-100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有些受到中国学者的赞同有些受到抵制,但是中国学者往往忽略了李约瑟评价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标准。本文指出唯理性的欧几里得的数学价值观在衡量中国古代数学时往往会带来一种文化上的偏见,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需要有一种数学哲学理论支持的没有西方文化偏见的数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最基本原因,通过对我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从李约瑟难题论述了封建科举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视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李约瑟博士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使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获得世界学术界的公认;他的里程碑式的巨著离不开中国政府与海内外华人精神上与金钱上长期的大力支持,同样也离不开众多华裔学者的合作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绚烂的科技文明的创生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易学时间观妨碍了人们对物质实体的考察;易学自然观耗费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精力;易学的思维模式阻碍了科学思维的萌芽;易卦的占卜功能削弱了人们追求科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皇家学院在创办初期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动,1802年从面向下层民众的科学慈善机构蜕变为上流社会的科学会所,随即又于1810年转变为面向中上阶级的科学学院。1810年的改革之后,民主的会员制取代了世袭的业主制。自此,皇家学院的体制稳定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大讲堂、图书馆和实验室是皇家学院的主要活动场所,接纳女性听众和开放实验室是皇家学院在当时的两项创举。伦福德伯爵、伯纳德爵士、班克斯爵士和戴维爵士在皇家学院的创办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戴维推动了皇家学院从科学普及向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并重的转变,最终法拉第确立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作为皇家学院的两大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