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品红幼嫩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光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根、芽分化有不同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大小为:红光>绿光>黄光、蓝光>白光;在芽的分化过程中,各色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光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绿光的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试管苗、移栽苗和扦插苗的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三者的营养器官在形态解剖学上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在根的表皮,茎的皮层、维管组织,叶的表皮、叶肉分化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移栽苗和扦插苗有更强的输水、保水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法.采用Venusil MP C18(2)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测定了16批狼毒大戟根和地上部分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r0.999 3)及分离度(R1.5)均良好;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6.59%~99.13%,RSD≤1.36%;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7.60%~99.46%,RSD≤1.52%.16批狼毒大戟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较大差异;由聚类分析可知,同一产地、不同居群狼毒大戟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并没有聚集在一枝上;同时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高于地上部分,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除外.由此表明,这不仅能比较云南产狼毒大戟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的差异性,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大戟悬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激素促进大戟叶、茎及腋芽形成的愈伤组织,得出 MS培养基 2.0 mg/L 6 BA 0.4 mg/LNAA最有利于形成愈伤,腋芽是获得愈伤的最佳材料。经过多代转接,获得大戟悬浮细胞系,培养21天生物量达到最大,为10.82 g/L。加入大戟内生菌(镰刀菌)的菌丝提取液,可以获得比对照高 34.13%的细胞产量;比较组织培养细胞HPLC指纹成分表明,悬浮培养细胞含有野生大戟药材的主要成分;加入内生菌提取物,其指纹组分含量及产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飞扬草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 (1)、蒲公英赛酮 (2)、cycloart-23-ene-3β,25-diol (3)、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 (4)、吐叶醇 (5)、黑麦草内酯 (6)、β-谷甾醇 (7)、cucurbic acid (8)、9, 16-二羰基-10, 12, 14-三烯-十八碳酸 (9)、3-烯-十六碳酸 (10)、正二十四碳酸 (11).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9~化合物11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霸王鞭乙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的结果,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戟二烯醇(1)、大戟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taraxetol(5)东莨菪素(6),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进行快繁,由茎段诱导愈伤组织阶段和愈伤组织诱导芽阶段的最佳PGR种类和浓度配比分别为2mg/L6-BA+0.5mg/L2,4-D+0.1mg/L NAA、3.0mg/L6-BA+0.1mg/L NAA;通过促进腋芽生枝途径进行快繁,茎节诱导芽阶段最佳PGR种类和浓度配比为1.5mg/L6-BA+0.3mg/L NAA;由芽诱导生根阶段最佳PGR种类和浓度配比为0.1mg/L NAA.  相似文献   
8.
瑞香狼毒与大戟狼毒的总皂甙及鞣质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量法、络合滴定法分别对瑞香狼毒及大戟狼毒的总皂甙、鞣质进行定量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及大戟狼毒总皂甙含量分别为:2.75±、2.50%;鞣质人一分别为3.62%、5.74%。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一品红组织培养中器官分化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一品红 (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幼茎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设计不同浓度的 ZT,6-BA,NAA,IBA,IAA,2 ,4-D等单因子和不同比值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组合实验 ,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组合对一品红器官 (芽、根 )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 ,在根的诱导分化时 ,单因子 MS+NAA0 .5 mg·L- 1配方最为有利 ,诱导率为 45 .6% ;组合因子配方中 MS+IBA0 .2 +NAA 0 .1 mg· L- 1 最好 ,诱导率为 89.0 % .在芽的诱导分化时 ,单因子配方 MS+ZT0 .5 mg· L- 1最高 ,组合因子配方中以 MS+ZT1 .0 mg·L- 1 +NAA0 .1 mg·L- 1最有利 ,诱导率分别为 5 2 .1 % ,95 .3 % .  相似文献   
10.
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抗皮肤癣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皮肤癣菌作用。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分离法对地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分离,得到五个洗脱部位;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5个提取部位对17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结果表明地锦草5个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其抗真菌有效物质主要集中在20%乙醇和40%乙醇洗脱部分。由此可知,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对试验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