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蚕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东肥”、“华合”、“华合×东肥”、“东肥×华合”、中国种“811”、日本种“812”、“811×812”、“812×811”、“肥激”(东肥经激光处理所得新种)蚕卵和蚕幼虫血液中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并观察它们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亲本亲缘关系愈远,则谱带相差愈大,同源性愈弱,杂种一代的酯酶同工酶谱表现出亲本的互补关系,且出现新的“杂种酶带”,其光密度也较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有所提高。经激光处理的品种其基因型已发生变化,其酶谱及经济性状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通用转称载体pBK283和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转移载体pSXIVVI+X3系列出发,构建了一个7.2kb能形成多角体且可以用于克隆含不同读码框外源基因的BmNPV通用转移载体系列pBMX3.pBMX3系列以BmNPV多角体结构基因上游的1.9kb和下游1.3kb的片段作为与BmNPV基因组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的同源序列;pSXIVVI+X3系列的SXIV双启动子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AcNPV的多角体基因作为重组病毒形成多角体的基因.以BmNPV-LacZ(occ-gal+)为出发株病毒,pBMX3系列的重组病毒筛选有occ+和gal-两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Bm-152是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一个在家蚕丝腺中高表达的非编码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Bm-152在家蚕5龄到预蛹期不同发育天数丝腺中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同时,在个体中过表达Bm-152,检测Bm-152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Bm-152在家蚕5龄幼虫丝腺发育过程中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吐丝第1天表达量较高,随后表达量又下降.通过在血淋巴中注射2μg piggyBac[A3-EGFP-A3-Bm-152]过表达载体,48h后发现Bm-152在丝腺组织中无明显过表达,但在非丝腺组织中可实现明显过表达,且表达量上调1.66倍;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基因Usp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95倍,E75A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2.26倍,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基因Met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79倍.表明非编码RNA Bm-152可能通过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参与家蚕发育,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m-152的功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质粒pAy6.8与家蚕受精卵核基质的体外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结合实验表明,携带天蚕丝素基因核心区的质粒pAy6.8可与家蚕受精卵核基质紧密结合,而且同内源MAR片段竞争结合位点.这为通过外源质粒而构建转基因家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示转移质粒在家蚕受体中的复制和传代可能与核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色二孢属(Diplodia Fr)的3个种。其中1个种是我国新纪录种:扬生色二孢(Diplodia gangrogene);2个是国内已记载的种:桑假壳霉(Diplodia mori westd)、松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sm)kickx]。笔者对新记录种形态特征做了描述,对已知种的国内寄主新纪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做了记载。  相似文献   
6.
文章克隆得到家蚕(Bombyx mori)神经肽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Allatotropin receptor,BommoATR),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54 bp,编码416个氨基酸.Bommo-ATR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为7次穿膜蛋白,符合GPCR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家蚕脑-咽下神经节复合体中的ATR mRNA在5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蛹后期,蛹前期和成虫阶段表达量最低.其中5龄幼虫第2天表达量最高,1~5 d持续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保幼激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吲哚美辛对菊花和地瓜插枝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能显著促进菊花、地瓜插枝生根,增加根数和根干重,其适宜浓度分别为3.O×10~(-4)和5.0×10~(-4)mol·L~(-1).  相似文献   
8.
桑白皮水-醇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桑白皮水 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以 2g d桑白皮醇提取液予以灌胃 ,观察 30d ,测定各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糖由 ( 2 0 4± 0 6 )mmol/L下降至 ( 12 0±0 7)mmol/L ,有显著性意义 (t=2 35 ,P <0 0 5 ) ,但实验组血脂给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t=0 83,P >0 0 5 ) ;结论 桑白皮水 醇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但对血脂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桑蚕蛹甲壳素及壳聚糖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提蛹油和蛹蛋白后的蚕蛹壳杂物为原料,采用改进工艺提取蛹甲壳素和制备蛹壳聚糖.研究了脱乙酰基时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制备蛹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工艺不仅生产周期短,蛹甲壳素得率高,而且蛹壳聚糖的粘度高、分子量大,比虾、蟹壳的壳聚糖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没日灭日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汉四分历》 (公元 85年 )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 ,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闰法传来的痕迹 ,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 ,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