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桤柏混交林幼林生长的灰色拓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其改进模型研究了四川省盐亭县龙江4年来连续营造的桤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建立了混交林和柏木纯林中幼木生长的灰色GM(1,1)模型、新息GM(1.1)模型和GM(1,1)新陈代谢模型,结果表明,GM(1,1)新陈代谢模型能较好地摸拟和预测桤木和柏木在幼林期的生长状况,井对其随后6年的胸径、树高作了预测.由预测结果可以推断,桤柏混交林促进目的树种柏木生长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氮量中等的立地条件下杨-桤混交林相比于杨树纯林能否增加土壤养分,分析桤木是否为合适的固氮树种,探讨桤木与杨树营造混交林以缓解人工林连栽带来的土地肥力衰退问题。【方法】以苏北地区杨树人工纯林以及杨-桤(1∶1)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观察两种林分下凋落叶质量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的过程,比较两种凋落物处理(去除凋落物与保留凋落物)对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树脂芯田间原位培养法,研究杨-桤混交林与杨树纯林两种林分在两种凋落物处理下,林地土壤氮年净矿化量的变化。【结果】营造杨-桤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杨树纯林凋落物分解时需从周围土壤中吸收更多氮素,且分解速率较慢。杨-桤混交林凋落物分解更快进入氮释放状态,因此去除凋落物后混交林土壤碱解氮显著减少。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杨-桤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中的,去除凋落物后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桤木是杨树较合适的伴生树种,营造杨-桤混交林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杨树纯林连栽带来的地力下降问题。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氮素释放速率更快,有利于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循环。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的,而每公顷土壤氮年净硝化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释放的氮素主要促进土壤氨化过程,对土壤硝化过程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菌根技术改良石漠化土壤性状,已成为石漠化地区植被与土壤恢复的重要生物学途径。揭示丛枝菌根(AM)真菌与植物共生驱动下石漠化土壤碳库及养分状况的变化,探明石漠化土壤易氧化碳(ROC)对土壤碳库及养分变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为石漠化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提高石漠化治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云南昆明寻甸石漠化土壤,以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为寄主植物,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 C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 RI),并设置对照处理(无寄主植物及无AM接种),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不同试验处理下土壤ROC含量,探究土壤ROC与碳库组成、养分状况及植物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AM真菌均具有显著的侵染与促生效应,其中RI的侵染率与菌丝侵染密度最大,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155%和100%,并显著促进桤木树高(60%)与基径(46%)生长;不同AM真菌均显著提高ROC含量,3菌种对ROC含量的提升率大小顺序为:RI(122%)> CE(78%)> FM(61%)。ROC在土壤总有机碳库中所占比例(52%)远高于微生物生物量碳(3%~6%);3种菌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效应表现为:RI > CE > FM。相较于对照,RI 菌种对植物可利用性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及植物可利用性磷的提升率分别为161%、127%、110%及97%;对ROC变化具有较大贡献的土壤环境因子分别为AM真菌侵染率(96%)、植物可利用性氮(94%)、微生物生物量碳(85%)、总有机碳(78%)及植物可利用性磷(72%)。【结论】AM真菌与尼泊尔桤木共生,显著驱动石漠化土壤碳库与养分含量变化并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石漠化土壤易氧化碳的积累。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石漠化地区植物生长、土壤恢复及活性有机碳沉积的微生物学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冬虫夏草模式标本,来自不同地区包括尼泊尔和不丹的冬虫夏草标本以及类似冬虫夏草的甘肃虫草,阔孢虫草,多虫草和尼泊尔虫草等标本或模式的形态学和子囊孢子发育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尼泊尔和多技虫草均为冬虫夏草的同物异名。阔孢虫草和甘肃虫草也可能是冬虫夏草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
闽北山地红壤施肥试验及桤木对其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年生桤木在闽北山地红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肥的方式施用钙镁磷肥对桤木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树高增幅为19.4% ̄77.1%,胸径增幅为29.1% ̄78.8%,桤木对闽北山地红壤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良好,种植桤木楷种植杉木更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特别是提高了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网袋法对台湾桤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下的细根和草根分解及养分释放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直径0~1 mm、1~2 mm、0~2 mm台湾桤木细根、黑麦草草根、混合根(台湾桤木0~2 mm细根与草根质量比1∶1混合)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为39.47%、32.23%、37.11%、16.93%、24.05%,应用Olson指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p<0.01)。分解初期细根N、P、Ca的浓度存在上升趋势,K浓度则明显下降,Mg浓度变化平稳,草根和混合根N、K浓度变化趋势与细根的相同,其余的养分浓度与细根的浓度表现出不同规律。细根和草根分解过程中K、Mg、P的残留率与其干质量残留率变化相似,而N、Ca的残留率下降则较平缓;元素释放速率以K最快,其次为Mg、P、N,Ca最慢。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和N、P、K、Ca释放率介于单独分解的0~2 mm细根和草根相应释放率之间,而Mg释放率则大于单独分解的0~2 mm细根和草根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8.
桤木种源(家系)苗期根瘤固氮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年生桤木种源(家系)苗期的根瘤固氮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桤木苗期的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都存在着显或极显差异;根瘤个数种源间差异不显,种源内家系问差异极显。根瘤个数、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和固氮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1760,0.9172,0.1199,0.1896,首次揭示出根瘤鲜重为高度遗传,而其他3个性状属于弱度遗传。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和固氮量与生态梯度值(EGA)的正相关均达到显水平,呈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  相似文献   
9.
蒙自桤木根瘤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自桤木(Alnus nepalensis)根瘤内生菌-Frankia菌感染寄主根部后能形成一个围绕中柱维管束的含菌组织,在受感染的寄主细胞内,Frankia菌的菌丝从寄主细胞中央开始生长,菌丝生长的同时,受感染细胞的体积也随之增大,最后,菌丝顶端膨大,在靠近寄主细胞壁的区域形成泡囊从而成为成熟的固氮根瘤。  相似文献   
10.
中华常春藤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武 《贵州科学》2002,20(2):68-72
本文报道中华常春藤繁殖试验研究结果。种子繁殖于4月中旬以腐殖土+河沙为播种基质可获得78.50%-93.50%的发芽率;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用顶部枝条作插穗,以肥泥+河沙为基质进行扦插可获得87.50%-97.50%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