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兔颅内压血流速度的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和微分方程法分别建立了颅内压和血流速度(PICP-V)关系的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较好地吻合了现有的一些医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颅内压血液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以知道颅内压的变化和血液动力学的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颅内压脑血管动力学集中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改进。在计算量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得到近似解的局部截断误差估计。实现步长的自适应调整.使用矩阵特征方程分析微分方程的稳定性,通过在实际生理范围内变化模型参数。得到矩阵特征值的随参数的变化关系,指出数学模型的不足之处.还讨论了控制方程的稳定性对数值方法的重要影响,并得到步长的取值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控制方程的解随时间的发展是不稳定的,解的变化和具体生理参数的选取相关.  相似文献   
5.
无线颅内压监护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无线颅内压监护仪。采用硅压力传感器为敏感元件,用双桥法实现温度补偿,通过电压/频率变换将压力信号转换为音频频率信号并利用无线调频发射/接收进行传输,由单片机控制进行定时采样、数字滤波、标度变换、报警判断、显示、打印以及串行数据发送等处理。该仪器克服了现有光纤颅内压监护仪的缺点,操作方便,探头寿命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证实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方法解放军第425医院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病例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重度脑水肿、呼吸异常、心律失常等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患者的GCS分值、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随访2个月的GOS评分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水肿、颅内压和脑供血,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Cole-cole三元件模型,分析了病变时颅内压与脑阻抗的相应变化情况,开发了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颅内压无创检测仪。该检测仪主要包含两大部分——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及数据处理、图形显示和数据管理的软件部分。在计算机的统一控制下通过对人脑阻抗进行连续监测,利用颅内压与脑阻抗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颅内压的无创检测。实验中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多次测量及抗干扰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8.
治疗脑出血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传统给药法是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但由于血容量骤增和药物对肾脏有不同程度损害,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为此,我们采用了颈动脉给药法,每次60~100ml,4~6小时一次。自1993年3月~1997年12月,将100例脑出血并高颅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结果证明:P<0.05,两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由于采用颈动脉给药法,药液直接进入脑动脉循环,途径短、作用快,降频压效果好,且对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方双燕 《黔南科技》1999,(1):33-34,
报告15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血肿病人的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观察是早期发现脑疝,及时手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同时保持正确头位,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叩背,气管内吸痰并气管内滴入适量庆大霉素及雾化吸入等方法是预防肺部并发症,降低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我科自1988-1999年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156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有瞳孔改变者占44%,有3.9%的病人死于呼吸道并发症。占本组病死率的27%。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