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邦非儒论     
刘邦不喜儒,汉史中屡有记载。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4,(12):45-45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援引文献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解析经典楚汉交战时,项羽率领的军队在垓下被层层包围。项羽突出重围,跑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划着小船等在江边,见到项羽过来,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8年,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反秦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举起反秦大旗,渡过淮河北上。胸怀大志的韩信终于迎来了属于他建功立业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彭玉华 《奇闻怪事》2007,(10):38-38
学习《鸿门宴》最后两段交待“宴后余事”时,原文有一句话:“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然后是沛公和张良、樊哙商量怎样逃脱事宜。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陈平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报告项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海涛 《科技信息》2007,(25):132-133
本文分析了楚汉战争和汉初的形势,具体分析了汉文帝的身世,指出汉文帝不是刘邦之子,而是项羽之子,并阐述了刘邦和项羽的胜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起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在他的身上,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诀别时的凄婉缠绵;还有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项羽更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该文认为,项羽在战争中所犯的错误,包括政治、军事上的及其性格上的弱点,造就了其悲剧的命运.这是项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吴雄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6-8,19
垓下突围后,项羽确曾产生过“东渡乌江”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刎乌江。本文力求解读项羽命途所以发生急剧变化的深层心理动因,及解释司马迁缘何对此仅仅一笔带过,语焉不详的难写之情。希望能体现以现代小说创作理论分析中国史传文学作品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时候,常常喜欢说自己"四面楚歌"。"楚歌"究竟是什么地方的歌?有人说楚歌是两湖的民歌,也有人说楚歌的地域范围是指现在的河南南部、湖北省及四川东部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性格及其采取的策略等方面分析了项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在持续四年之久后,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项羽之败,败在政治失误、道义失理、战略失策、用人失当。刘邦之胜,胜在政治正确、道义占理、战略得策、用人得当。性格引导行为,行为表现决定成败,刘邦、项羽的胜败都和他们各自的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