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544篇
系统科学   657篇
丛书文集   381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82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可以实现非定常流场的分解、重构和预测,但该方法重构和预测流场的误差需要给出定量分析.鉴于此,提出了定量描述动力学模态分解重构和预测流场的误差分析方法,以雷诺数Re=80的圆柱绕流二维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为例,研究了非线性流动和周期性流场重构和预测误差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依据能量大小确定的模态反映了流场的主要相干结构;低频、低增长/衰减率和大尺度的相干结构能量占比大,对流场的影响较大;DMD方法可以准确重构非线性和周期性变化流场,重构的误差小于10-10,预测流场的误差较重构流场出现跳跃增大现象;DMD方法预测非线性变化流场的误差在样本时间区间内较小(小于10-3),超出样本区间误差的发展急剧增大,变化情况依赖于数据样本;预测周期性流场的误差稳定在10-4左右.  相似文献   
2.
将贝叶斯模型方法运用于基于图像重构误差控制下的骨架简化问题,通过建立平衡算法实现重构精度与骨架简化的平衡统一.在算法的设计中,通过对骨架分支级别的设置,运用重构误差和骨架简洁度两个控制参数以及平衡算法,在骨架主轴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相关各级别的骨架分支,实现对骨架分支的优选,最终获得图像的最优近似骨架.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于边界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与其它方法相比,本算法复杂度较低,运算速度更快,得到的骨架也更简洁.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交林植被参数提取相对纯林植被参数提取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从单棵树木的三维形状特征出发来确定树冠覆盖轮廓的方法.提出单棵树冠三维形状的模型假设,利用模型生成模拟点云数据进行试验,模拟结果直观展示出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用机载扫描的高密度混交林Li DAR点云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树冠覆盖范围有较准确的确定,为今后精细化的森林测绘和环境评估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接用单片机片内定时器作实时计时不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获取与秒成整数倍关系的定时器溢出信号的方法,同时克服定量溢出中信号被其它中断暂停所受的计时影响,实验表明,在4MHz晶振下,计时误差可控制在每天14s以下,本方法也适用于一般的单片机,在PIC87系列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基于扫描数据自动识别零件轮廓特征的方法与技术.首先给出了零件轮廓特征自动识别的工作流程,然后提出了零件轮廓特征自动识别的原理与算法,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优点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给出用指形砂轮磨制螺旋插齿刀的通用CAD/CAM数学模型 ,并结合具体算例验证了方法及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道不一致性、互耦对最优阵列处理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通道幅相不一致性、互耦这两种误差对最优阵列处理器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只利用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求逆的自适应方法(简称NAMI法),当干噪比(JNR)较大时,这两种误差不会导致零点位置的漂移,但零点深度有所变化;对于信号加干扰和噪声协方差矩阵求逆自适应方法(简称SPNMI法),当信噪此(SNR)较小或较大时,零点位置变化不大,但性能损失比NAMI法严重得多。如果能加以补偿,则SPNMI法与NAMI法有相同的结果。我们用矩量法计算得到的互耦矩阵对此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广义预测控制器。由于在控制器的设计中,进行了预测误差的动态校正,并且控制器采用了比例积分型(PI)目标函数,因此该控制器对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应用低阶的模型对一个强放热的化学反应釜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鲁亚利 《甘肃科技》2005,21(2):41-42
FANUC OTDⅡ数控系统已广泛应用在数控机床上,其螺距误差补偿功能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螺距误差补偿的熟练掌握,可以处理许多数控机床的加工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