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2.
古今人们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风流说,有失恋说,有奏乐说,有客思说,有自题说,有悼亡说,有自伤说,有政治说等。笔者以此诗为既悼亡、亦自伤之政治诗。自古以来误解此诗有其主观原因,亦有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国内话语误解研究作一番梳理,旨在揭示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笔者认为,国内话语误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修辞学理论主导阶段,关联理论主导阶段和指导理论多元化阶段。不同阶段均出现不同的代表人物,其中第二阶段的宗世海对误解研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其启发,很多学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误解,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径,使得话语误解研究成为了当今认知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的误解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锦雄 《科技信息》2009,(28):218-218,220
文章从南洋理工学院采用的教学方法出发,分析了部分人对项目存在的误解,提出了为什么要开展项目教学,最后归纳了开展项目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季康华 《科技咨询导报》2009,(8):227-227,229
我们虽然熟悉经典,但并不真正了解经典。在焦躁心理下,对经典产生了许多误解。经典被遮蔽,理性受嘲弄,人生社会的传统价值遭到唾弃,这是不利于个体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经典,使经典之义得到澄明。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误解:《金瓶梅》属意于“市井”,是一部迷恋于“国房’’的书。一误再误,四百年来有许多人误读、误解、误评、误詈《金瓶梅》。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其中利益的激增,虚假广告开始在社会泛滥。本文以虚假宣传不正当行为及其相关法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虚假宣传不正当行为的界定、表现形式以及可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学与交际法的若干误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自1993年使用新教材以来将近四年,但不少教师对交际法仍认识不足,产生了一些误解。本文针对中学教学的实际分析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并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交际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由当前教育对象的特点所决定,也是提高实习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所必须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路和途径包括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联系实际侧重分析和引导,其范围应涵盖古今中外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有必要谈谈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我国无论对于分析哲学,还是对于科学哲学以及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些误解,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分析哲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科学哲学应该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以克服我们科学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