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索引擎在对网络资源进行适时定位时,往往疏漏同义词而导致所要信息的遗漏,这些问题引起了智能搜索引擎支持同义词查询的相关研究.文章试图通过藏语名词类同义词的研究来提高Web索引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相似文献   
2.
韦达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1):97-100
汉语和壮语的实饲都有活用现象,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调用如动调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调用如名调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教材在内容上往往有其滞后性,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根据情况充分地“活用”教材,就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如何“活用”教材?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与时事结合;借用舆论工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变轻松为严肃。  相似文献   
5.
摒弃对英语动名词的传统研究,揭示了动名词的动态性质,即动、名词特征在动名词中的转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其名词性的加强导致动名词在动、名两个词类的边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词类标注是自然语言理解中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汉语的多类词现象.提出了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词类标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增加了规则的排歧处理阶段,增加了上下文词类信息的处理能力.实验表明:在原有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规则的方法进行修正,可以提高词性标注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不能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 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障碍。几十年来,人们对词类活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绩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取得成 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词类活用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求说明汉语动名兼类词和动词名用的区别,并根据双音节复合动词与数量词组(几)“个”的组合能力来划分两者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在词类划分标准上,张斌的语法功能是唯一的标准的观点不曾改变,但对"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从"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就是功能",词在句中的职位只起辅助作用,到"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从质疑"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到"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连属功能",把功能的解释从句法层面拓展到语用层面;从反思"词汇语法范畴",到提出"意义是基础、功能是标准"。张斌先生的研究在经历了继承、吸收的过程后,最终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了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理论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