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词零札     
本文摭拾了几个常见的古语词予以训释,或援例以证,或略加申论,或稍作补苴,以期与同相切磋,俾使训诂在文化传承上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是《尔雅义疏》阐明字词之间音形义关系的常用术语之一,在方法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它在术语性质和具体结论方面也存在不少疏误。  相似文献   
3.
粮食作物古汉名训诂(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述有许多粮食作物名称,由于历史变迁,古今名称大都不一致,影响科学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本文选取了8种主要粮食作物,对其古汉名进行了考证,沟通古今,沟通中外,在拯救、继承与弘扬古文化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导致了诗中变文的大量出现。自从汉代人发现了“变文同义”的规律后,历代学者都用这一思路来解释《诗经》。我们学习《诗经》,一定要了解这些变文的形式特点和前人解释它们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诗经》中比较棘手的难词问题。  相似文献   
5.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新课标教材文言文中“素琴”等8个词语为研究对象,比较各家的不同释义,阐明各家说法的合理性,并指出其疏漏,运用训诂的原理,说明文言释义应结合语境。才能使释义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因文求义论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8.
依据《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主要从植物名称训诂、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描述及其生长环境等角度阐述李时珍对民族植物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绝不仅仅是就简单解释古汉语,同时包含了很多文化,反映了很多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训诂学的分析,从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心理层这四个层次的文化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训诂学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深层次的认识训诂学,认识到训诂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