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DH群体为材料, 系统考察了123个DH株系幼苗叶片的水溶性提取物对莴苣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并以此进行了水稻化感作用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 共检测到4个与水稻化感作用相关的QTL, 它们分别位于第3, 9, 10和12染色体上, 其LOD值分别为3.40, 2.68, 2.75和3.08; 其中, 第3和10染色体上的QTL加性效应分别为1.65和1.43, 第9和12染色体上的QTL加性效应分别为-1.44和 -1.58. 另外, 还对3份普通材料的化感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刘华杰 《科技潮》2009,(11):46-46
几只鸥鸟在秋日的密云水库南岸悠闲地低空飞翔,另有数百只或白或灰的涉禽在平静的湖滨沙滩晒着太阳,可惜我叫不出名字。湖边的作物已经悄悄地变换着颜色。苞米秆长出了沉甸甸的棒子,粟杆长出了粗棕绳般的谷穗,这些果实一律谦虚地垂着脑袋。绿豆和向日葵还呈绿色,一矮一高围着玉米田。耕地边上与绿豆高度相仿、褐中透绿的豆茶决明,  相似文献   
3.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chicken alpha interferon (ChlFN-α) in transgenic plants. The cDNA encoding ChlFN-α was introduced into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plants by using an agro-infiltration transient expression system. The ChlFN-a gene was correctly transcribed and translated in the lettuce plants according to RT-PCR and ELISA assays. Recombinant protein exhibited antiviral activity in vitro by inhibition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 replication on 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F).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iologically active avian cytokine with potential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could be expressed in transgenic lettuce plants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interferon protein in forage plants for preven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ultry.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其中,菊科4种,大戟科1种,分别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innaeus)、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innaeus)Hill)、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 Linnaeus)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aux).分别对5种外来植物在天津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入侵性及防治措施、近似种等进行了报道,以期为天津市外来植物动态监测和科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03,(5):56-57
  相似文献   
6.
以盆栽莴苣为试材,研究了干旱及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莴苣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莴苣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施用外源SOD延缓了其SOD活性的上升同时降低了POD上升的幅度;干旱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施用外源SOD使严重干旱下两者上升强度得到缓解;干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增大,外源SOD使其下降并接近对照水平,说明外源SOD可能缓解了叶绿素b的降解;干旱使莴苣叶片水势早期下降,外源SOD使其下降过程延迟。说明外源SOD缓解了莴苣的干旱胁迫,使多项抗旱生理指标得到了改善,可以提高莴苣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7.
生菜栽培     
  相似文献   
8.
以正常莴苣(Lactuca sativa L.)"挂丝红"种子为材料,采用外源多胺(Put,Spd,Spm)、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已胺(CHA)、多胺氧化酶抑制剂-氨基胍(AG)、H2O2清除剂N,N-二甲基硫脲(DMTU)处理,研究多胺降解产物H2O2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外源多胺都可以显著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0.5 mmol/L的Spd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与此相对应的是CHA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多胺氧化降解产生的H2O2有关.因为(1)Spd可显著促进多胺氧化酶活性和增加吸胀种子的H2O2含量.(2)DMTU可降低Spd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抑制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3)AG显著抑制Spd对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PAO活性,而降低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暗示多胺氧化降解产生的H2O2参与莴苣种子的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新疆莴苣黄花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采用巢式PCR和PCR技术对表现黄化症状的莴苣植株分别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tuf基因通用引物P1/P7、R16F2n/R16R2和fTufu/rTufu进行扩增,得到大小约1.2kb和0.8kb的特异性片段,对所得片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和榆树黄化组(Elm yellows group)成员的16S rRNA基因、tuf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高于98.6%和92.4%。基于16S rRNA基因和tuf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均与植原体16Sr V组成员位于同一分支上。对16S rRNA基因的iPhyClassifier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榆树黄化组B亚组(16Sr V—B)代表株系JWB(AY197661)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所有结果表明莴苣黄化病植原体(LSY)属于榆树黄化组B亚组(16Sr V-B)。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初选的适合于冷凉地区种植的十一个叶用莴苣品种在植物学特性,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和生长率几方面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西宁地区种植的生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