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作为碳钢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失质量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20#碳钢在含有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发现在室温和50℃的条件下,5种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缓蚀效果都很明显。其中2-对氯苄基苯并咪唑的缓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以Pd2+为中心离子,以苯并咪唑邻菲咯啉(PIP)为第一配体,以甘氨酸根(gly-)、苯丙氨酸根(phe-)和亮氨酸根(leu-)为第二配体的(PIP)(A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在37℃,μ(离子强度)=0 1(KNO3)乙醇/水混合介质(乙醇体积分数为10%、20%、30%、40%和50%)条件下的稳定常数lgK及表征常数ΔlgK和lgX·lgK值≥14,表明配合物具有极强的分子内键合作用,ΔlgK和lgX均大于相应的统计期望值,说明配合物获得了附加稳定性,并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及熔化角度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Cu(II)双核配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双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u(II)双核配合物的化学式量分子(C42H40N12O17Cl4Cu2)是以4,4′-联吡啶为桥的Cu(II)双核配合物单元,Cu(II)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八面体构型,轴向配位氧原子来源于高氯酸根.量化计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以三(苯并咪唑-2-亚甲基胺)(NTB)为配体合成了ZnNTB·(NO3)2·DIPY·DMF(DIPY:4,4'-联吡啶)的单核锌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晶体学参数:C37H36N12O7Zn,Mr=826.16,triclinic,a=0.9856(3)nm,b=1.2655(4)nm,c=1.5965(5)nm,α=81.714(5)o,β=76.601(5)o,γ=81.504(5)o,V=1.9032(10)nm3,Dc=1.442g/cm3,Z=2,F(000)=856,μ=0.712mm-1,空间群为P-1.采用经典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试,其pI50值为4.21,说明该配合物具有拟SOD活性.利用G98量子化学程序包,在B3LYP/LanLDZ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C37H36N12O7Zn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对其分子轨道能量、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的贡献分析可知,所合成的配合物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与活性测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文中利用pH电位法,在25℃,0.1mol/L KCl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咪唑、苯并咪唑、2-甲基苯并咪唑、2-乙基苯并咪唑和2- 丙基苯并咪唑与二价铜离子络合反应时溶液酸度值的变化,分别求算出了五种物质的加质子常数及配位反应的各级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6.
2-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非水滴定方法分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含量,由于受到杂质中胺类化合物的影响,造成结果偏高,甚至达到100%以上。文中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苯并咪唑衍生物及杂质,首先分离出苯并咪唑衍生物,然后用非水滴定方法分析含量,得到了准确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影响分析结果的杂质为未完全反应的原料之一邻苯二胺。  相似文献   
7.
对2,6-双(2-苯并咪唑)吡啶(2)及其衍生物(1)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研究了它们和不同金属离子间的络合作用,发现衍生物(1)有着对Cu 2+ 离子的特征识别能力.相反,化合物(2)则并不呈现出类似的特征性,而能以不同的络合能力和多种不同金属离子相作用.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一特征识别能力的出现可能和衍生物(1)在极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中能形成环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的高氯酸盐,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紫外和红外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的配体模型(a)和分子力学方法所获最低能量构象的配体模型(b),使用Gaussian94程序对2个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体N3的2个非质子化的氮原子和胺基氮原子对最高占有轨道的贡献高于最低空轨道的贡献.这说明,这些原子易于提供电子,可以将配体作为组氨酸较理想的模型物用来合成SOD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以标题化合物(tbpOH)为配体合成了4种拟SOD模型配合物,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配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由分析计算结果可知,tbpOH可以成为较为理想的组氨酸模拟物.采用经典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合成的拟SOD模型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可知所合成的模型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拟SOD活性,且活性顺序为Cu2(tbpO)·(CH3COO)·(ClO4)3·2C2H6O·H2O>Cu2(tbpO)·(C6H5COO)·(ClO4)3·1.5C2H6O>Fe2(tbpO)·(CH3COO)·(ClO4)5·CH3OH·H2O>Mn2(tbpO)·(C6H5COO)2·(ClO4)2·4H2O.  相似文献   
10.
苯并咪唑酮型隐颜料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颜料是用于着色以及信息记录、照相显影、滤光器等领域的新材料.以C.I.颜料黄151和二碳酸二叔丁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酮型隐颜料,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合成反应的发生,通过加热转化法探索了隐颜料的应用条件.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明,合成的隐颜料加热到140℃发生分解转化为母体颜料,加热转化法是隐颜料的有效应用方法.最后,将该隐颜料应用于聚氯乙烯薄膜的着色,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膜中颜料粒子大小为20~4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