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剥皮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进行-18℃冷冻后再经3℃-4℃冷藏能最大幅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翅果油树花粉(乡宁种群17个样、翼城种群10个样)为实验材料,对贮藏在不同温度(室温20℃、4℃和-4℃)下翅果油树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探索适合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1)I-KI染色法适合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检验,而TTC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不适合;(2)在室温20℃的条件下,乡宁和翼城翅果油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10%蔗糖+0.1%硼酸适合乡宁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而15%蔗糖+0.1%硼酸适合于翼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3)在相同的条件下,乡宁的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较翼城的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不同发育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不同龄级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翅果油树1年~6年生植株的形态、叶面积、叶绿素、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年、4年龄级翅果油树植株株高和胸径增长最显著;1年~4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明显高于5年~6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并且4年龄级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翅果油树植株年龄的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少,其中3年生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明显,之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解离条件、取材时间、培养时间、预处理药剂与时间等方面探讨了翅果油树愈伤组织染色体观察的制片方法,并在细胞水平上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的染色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翅果油树愈伤组织的最佳制片方法.翅果油树的染色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且其变异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细胞学的变异只能解释少数较极端的无性系变异,更多的无性系变异则有待于从DNA水平和生化水平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从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用PVP和TNE洗液预处理样品并筛选出合适的清洗次数,比较了SDS法、CTAB法和改进CTAB法3种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TNE和PVP预处理三次并且采用改进的CTAB法更适合于翅果油树基因组DNA提取.该方法提取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A260/A280为1.82,优于CTAB法(1.59)、SDS法(1.0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结果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种木本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度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本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严重影响提取其基因组DNA的得率和纯度.本文分别用改进的高盐低pH法、2×CTAB法和SDS法从脱皮榆、酸枣、翅果油树的叶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提取基因组DNA的纯度,分别筛选出简便、经济、适合脱皮榆、酸枣、翅果油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为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下游操作奠定了基础.结果也表明抗坏血酸、PVP、β-SH等抗氧剂为木本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我国特有种,目前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因此,进行幼苗的大量培育及移栽对翅果油树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翅果油树幼苗株高、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探讨了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的水分条件,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幼苗的培育、移栽方法.结果表明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0%~50%的干旱条件下,翅果油树幼苗可得到一定的抗旱锻炼,并能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翅果油树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实生苗的初代培养和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及种子的灭菌方法和时间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MS中的大量元素减半)。继代培养中的最佳培养基为N2(MS+BA0.5 NAA0.02),N4(MS+BA0.5 NAA0.04)。  相似文献   
9.
翅果油树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翅果油树是我国特有种,为国家2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的翼城、乡宁、河津、稷山、河津、平陆、新绛和绛县,陕西的户县,县中山西乡宁,翼城分布较为集中,应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徐铎的湿润指数(HI),研究了翅果油树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环境因素的关系,确定了翅果油树最适分布范围的WI、CI和HI指标,并对翅果油树分布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在我国“三北”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分布区可以分为(1)乡宁,(2)河津、稷山和新绛。(3)绛县和翼城和(4)平陆和户县四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野生和种植翅果油树果仁、果皮、叶子中的脂肪酸。产物经甲酯化后采用GC分析鉴定其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和种植翅果油树果仁脂肪酸的粗提率最高,果皮次之,叶子最少。果仁中均含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88.51%和88.73%,其中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种植略大于野生。果皮中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且为野生大于种植,而叶子中均未检出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