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汤的功用     
中国人从学会吃饭开始,就喝上了米汤。有干饭之前,古人全靠喝度日。因为当时的炊具是粗陶制成的,用来煮煮东西还能凑合,但绝对不耐干烤,若拿来焖饭,只有“砸锅”了事。以后,有人发明了陶甑,其状如盆,但底部有孔,可使蒸汽上行。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9,(17):19-19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致神仙。”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食》的诗句,也是他的养生心得。正是他这套坚持每天喝的养生经,助他高寿85岁。  相似文献   
3.
陈然 《科学之友》2005,(4):68-69
2005年的春天.我们翻开食谱.期望能找到一道与众不同的菜送给大家。清炖的似乎不够味.油炸的好像不太保健.喝吧又没有合适的主餐……假如有一道菜既能结合众长又能让我们跳出俗套别开生面那肯定非它莫数。后来.一种名为“三巴汤”的火锅成全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谢云 《科学之友》2006,(11):81-81
葱油青鱼 原料:鲜活青鱼1尾(约1000g)、冬笋25g、熟火腿25g、青椒25g、大葱30g、生姜20g、香菜10g、猪肥膘50g:精盐3g、绍兴酒15g、味精3g、鸡清汤150g、胡椒粉2g、芝麻油15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折便秘患者及肿瘤化疗便秘患者食用柏仁后的疗效.方法:将3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连续1周每日早餐给予柏仁50g(含柏仁7g),对照组每日早餐给予其它类50g,午餐、晚餐均提供日常饮食.每天记录观察对象的情况.结果:在未服用任何泻药及外用开塞露的情况下,治疗组患者均在1-2天排出粪便,便量多,粪便逐渐稀软,排便困难情况有所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解便频率较治疗组低,便量较少,粪便较为干结,排便困难(P〈0.05).结论:部分住院便秘患者服用柏仁后可以明显改善其便秘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俊主 《科学之友》2009,(11):84-84
茯苓入药,源远流长,历代医药学家早将其列为国粹中药的"八大王"之一,称其具有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等多种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失眠健忘、心神不宁、烦躁易怒、小便不利、少食遗梦、水肿白浊等病症,是民间养生极为推崇的"大补之药",性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茯苓入馔也历史悠久,如《图经本草》载"茯苓酥",《吴氏中馈录》叙"茯苓五香糕",《外科正宗》记"八珍茯苓糕",《老佛爷(慈禧)用药底档》有"茯苓夹饼"等。此外,还有许多茯苓养生方被收藏于古代医籍而流传至今,现收集数方于后,供读者试用。  相似文献   
7.
<正>饮食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来了,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另外,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特征的智能煮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准确地识别的沸腾状态,控制煮设备自动调节火力。选取Tamura纹理粗糙度作为描述面变化的图像特征,考虑的材料、光照条件和图像分辨率对纹理粗糙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实验与分析。实验通过监控摄像机捕捉面的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并以此作为反馈,从而实现火力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11):17-17
正高血压吃什么好?夏季炎热,人们常会食欲不振,这时吃点清淡的小菜,再来碗感觉还不错。高血压患者除了细心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外,经常喝上一碗清香的,不仅能够清热去火,还有降血压的功效。在这个夏日,不妨稍微花点心思,在里加点具有降压作用的配料,这样的药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而在饮食中又特别讲究品味,追求美味享受,将饮食的味觉感受至于首席,讲究五味调和,追求“鼎中之变”.可以说,五味调和是中国饮食的核心.文章将在对中国饮食的“味”感和“五味调和”观进行溯源的基础上,指出“味美”来源于饥饿,饥饿创生“美味”,并以为例,回观中国饮食文化之“味”与“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