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唐雪梅 《遵义科技》2003,31(4):64-64
采血是指把健康合格的献血者的部分血液用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技术操作从体内采集到体外的唯一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向l临床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全血及制备血液成分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体会到采血护士是采血的具体操作者,其在采血过程中是否具备熟练的采血  相似文献   
2.
童长春  张云 《遵义科技》2003,31(3):39-39,58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近十年里呈全球性回升,估计在未来十年里还会显著增多,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起病多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晚期常因为大量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引起脑脊液(CSF)通路阻塞导致脑积液,至死、至残率较高,我站采用早期、大量置换脑脊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3例(27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 4mg/ml的丝裂霉素C ,联合前房穿刺 ,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3例中功能滤过泡达100%,术后6mo眼压稳定 ,术后仅1例发生Ⅱ级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正交叠层机织布整体穿刺工艺机织布与钢针的相互作用,提出并建立了纤维的弯曲伸长及伸长断裂模式,讨论了影响纤维弯曲伸长的结构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说明,绕针弯曲伸长断裂是Z向钢针直径和Z向距比值X的函数,为减少整体穿刺的纤维伸长断裂应选取较小的X比值。  相似文献   
5.
6.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7.
10kv配网因绝缘水平低,造成耐受雷击过电压先天不足,需要采用各种措施防护。结合实际使用场所介绍了各种类型的避雷器的应用,列举出外形图和结构特点,以寻求提升10kV配网安全运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金花  殷霞兵 《甘肃科技》2014,30(21):133-134
对比研究顺行及逆行静脉穿刺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随机抽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00例肿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位患者,实验组患者行逆行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行顺行静脉穿刺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实验组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0%,对照组液体渗漏发生率为33.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手指的活动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对手指的活动有明显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液体流速无显著差异性。逆行静脉穿刺术与顺行静脉穿刺术相比,逆性静脉穿刺术应用于肿瘤患者是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提高了肿瘤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逆行静脉穿刺可作为一种可行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婴幼儿上矢状窦穿刺输液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婴幼儿尸体上观测了前囟和上矢状窦的位置、深度、头皮厚度以及穿刺有关注意事项.结果前囟为正菱形,位于矢状缝前端,前、后角分别距眉间的距离为(5.8±1.8)cm、(9.0±1.4)cm,前囟处从头皮至上矢状窦上壁的厚度为(4.2±1.2)mm;上矢状窦在前囟处偏正中线右侧20例,占68%,偏距为(2.2±0.8)mm,偏中线左侧4例,占12%,偏距为(1.4±0.4)mm、位正中线者6例,占20%;上矢状窦上壁宽为(3.6±0.8)mm,深度为(3.9±0.8)mm.结论上矢状窦具有位置恒定、窦壁不易塌陷、口径大等特点,是婴幼儿穿刺输液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血气方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一"字定位法能够提高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