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LGaAs/GaAs HBT E-M模型直流参数的研究基础上,对HBT的基区电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针对BE结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电流和基区表面复合电流,因为在HBT的小偏置情况下,HBT的BE结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电流和基区表面复合电流在整个基区电流中占有主导地位。当BE结间外加电压为0.5-1.2V时,ALGaAs HBT的基区电流的计算机模拟值和测试值比较接近,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BT的直流特性和1/?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2.
退火条件对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冷却速率不同的3种退火方法制备了不同微观形态的LDPE薄膜,对薄膜试品进行了显微观测,并运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对3种试品的结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PEA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对不同电场下这3种试品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基于结晶度和微观形态对LDPE空间电荷特性做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电场撤压后,高速冷却试品比低速冷却试品和正常冷却试品积聚更多的空间电荷,而随着撤压时间的增加,低速冷却试品中积聚的空间电荷衰减得最快.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和压力波法(PWP),分别对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以0.5%Al2O3粉末掺杂的低密度聚乙烯在干燥前后的有关空间电荷行为进行了比较,定量给出水份含量和对应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发现,微量水份对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掺杂Al2O3粉末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运输及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间焊接中空间电荷效应对空间电子束聚焦系统的影响,提出了计算电子枪主透镜区空间电荷密度的电荷量分配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通过编程计算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设计空间电子束焊枪的电聚焦系统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压力阶跃波法测量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激波在气体激波管内的传播及气体激波作用于固体时在固体内引起的波动的过程。用直径为113mm的激波管为主体构成了空间电荷测量系统,并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构成了激波波速测量装置,从而较准确地获得了激波波速、激波压力阶跃波形等有关参数。并得到了一些空间电荷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的空间电荷效应与电击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电声脉冲法,实测了聚乙烯试样中空间电荷分布,在特制的试样上,显示了均匀电场中空间电荷在直流击穿和短路击穿中的极性效应.空间电荷效应、交直流叠加和升压速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均匀电场中聚乙烯的击穿规律与极不均匀电场中树枝化的特性是一致的,进一步证明了 Budenstein 的实验发现,即均匀电场中聚合物的击穿起始于界面的树枝化.最后,作者用高氏树枝化新理论,对击穿现象作出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微观角度解释ZnO压敏电阻的导电机理,利用电声脉冲(PEA)法,对4种ZnO压敏电阻试样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空间电荷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呆表明,空间电荷和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与伏安特性曲线具有一致性,可以反映非线性特性.在小电流区,空间电荷与场强和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空间电荷的增加反映了晶界层表面态的减少和肖特基势垒的变化.小电流区到中电流区存在过渡区,过渡区的电流是由热电子激活和隧道电流共同构成.在中电流区,随着电流的增大,空间电荷会呈减小趋势,当耗尽层减小为零时,空间电荷会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0℃和35℃下PVDF样品的吸收电流,发现吸收电流和释放电流不相等,所遵循的规律也不相同。吸收电流依赖于样品的历史,与样品的老化有关,遵从随机驰豫规律。依照铁电陶瓷受束缚的空间电荷激活模型,及结晶高聚物与铁电陶瓷空间电荷分布的类似性,上述现象可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近似符合实际的物理模型,并推出静电除尘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它比目前使用的经验形式的效率公式要合理,且与事实更符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