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实地调绘与勘测,在获得忻州禹王洞三维形态数据的前提下,通过AutoCAD软件模拟,得到了忻州禹王洞的三维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禹王洞形成时的构造、地貌、岩溶水系统演化及形成时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打造岷江上游"禹王祭坛"的主要内涵、有利条件、不利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岷江上游"禹王祭坛"的优化整合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西蜀和西羌大禹文化的打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09,(2):F0003-F0003
凡·艾克兄弟足指14世纪到15世纪尼德兰画家,胡伯特·凡·艾克(1370-1426年)和扬·凡·艾克(1385/90—1441年)兄弟。1415年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胡伯特·凡·艾克订制祭坛画,他画了10年,未完成就去世了,后由弟弟扬·凡·艾克继续完成,安置在根特圣贝文教堂。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作,  相似文献   
5.
凤林古王城遗址群落是东北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汉、魏古遗址的典型代表,其中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是我国和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北斗七星祭坛.该祭坛虽然建于汉魏时期,但其星象传承的上限则可推至4000~5000年前.祭坛斗魁地域方位代表着三江平原一带.斗柄指南既表明了重视夏祭的古礼信息,也表明了与中原文化的传承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