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2):79-79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段话的本意是:拳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凶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缀以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  相似文献   
2.
张莉 《科技知识动漫》2010,(11):118-1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现实出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力求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将社会、文化、环境与教育密切结合,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成长。新《纲要》已经颁布近十个年头了,它的确指导着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幼教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的幼教方法,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这段话的原意是:乘驾牛车马车,负载重物到达远方,以便利天下,大概取象于《随》卦。逐中来看,“服”是乘、用的意思;“乘”是骑、坐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立新 《科技资讯》2009,(10):212-212,214
我是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专任教师,本人认为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首先我认为应该强调每一个老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等。第三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2):69-69
<正>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上文中我们谈了两点:"极深"和"研几",尤其对于"几"以及"知几",略表体会,但一"深"、一"几"囊括的内涵太广博了,接下来的这一句顺承前面的意思仍然在表述《易经》的精深。先来看这句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正因为《易经》的深远、穷极,所以能通晓天下的志向;正因为把握细微、研究征象,所以能成就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79-79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首先,让我们先从这句的字面意思入手开始解读。先看“二篇之策”,关于策,前文曾谈及,著草一根称为一策。“二篇”指的是《易经》的上下两篇,《易经》讲了六十四卦,分而为二,上下两篇各三十二卦。乾卦属于纯阳之卦,每一爻按照我们前面谈过的卜筮的方法都剩下36策,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0,(3):83-83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承接上文,"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讲的是八卦的形成过程。而这一句则顺势推演,从八卦进而到万物,这一句展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引伸与触长。  相似文献   
8.
刘亚平 《科技信息》2012,(34):197-197
此文通过三个步骤阐述了研读与写作的关系。首先就是通过研读进行语言词汇最原始的积累,形成能够源源不断表达思想的泉水。其次是通过研读来细究文章的结构布局以及情节设计,形成以主题为中心的有效结构情节布局。最后就是从研读作品中提取原作者灵魂的精粹,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这三步没有主次,重要与不重要的区别,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而已,它只是完成从研读到写作的三个必经阶段。文章也运用了相应的例子来支撑这三个阶段的目的意义。看过此文之后,你将对研读和写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个大致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高效快速阅读的必要性、相关原理以及方法、技巧。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既要高效,又要快速。要进行高效快速阅读,首先要掌握阅读中思考过程的次序,通过预测材料内容,确定阅读目的,然后选择、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进行高效率、多方面、灵活性阅读,从而快速获取大量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08,(2):61-61
“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就已经把这几个字刻进大脑里了,但细推究起来,什么是德呢?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涉及到作为人的一个本原问题。古人说:“德者,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