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琼脂糖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顺序地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油酸钠存在下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乳化剂乳液共聚。发现油酸钠加速聚合反应,并测定了胶乳粒子。  相似文献   
3.
A new kind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TiO2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The thermal and photic stability of this PMMA TiO2 nano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s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V-Vis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the photo-induced weight lo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stability of the PMMA-TiO2 nanocomposi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PMMA under UV-light irradiation, The weight loss of the pure PMMA reaches 30 % after 300 h UVirradiation, while the composite only 0.3% under the identic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R) of pure PMMA is only 80℃, while the Tg of the composite reaches 258℃. Compared with pure PMMA,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is grea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PVA-Cu(Ⅱ)螯合物膜-Na_2SO_3-水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条件,讨论了影响聚合诱导时间和单体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电导率仪、粘度计和折射仪测定了不同类型微乳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固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混合单体量的情况下,随着水相含量的增加,体系的电导率、粘度和折射率发生明显变化,体系由反相微乳液经双连续型微乳液逐渐转变为正相微乳液.对微乳液的粒度分析表明,油相含量较低时,正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液滴可视作溶胀胶束;在反相微乳液中,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含量的增加,水相液滴粒径明显增大;在MMA/AA/H2O无皂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微乳液的粒子比有皂体系的大.最后,微乳液聚合表明过硫酸钾能够稳定引发正相微乳液聚合,同时Mn3+也可用于引发正相微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板合成技术,以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管径为200nm,长为数微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管阵列。经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PMMA微管阵列的结构和形貌,结果显示PMMA微管具有与模板孔洞相似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微管的壁厚为40~60nm;除管状结构外,还存在丝状和类似竹节状的结构;不同结构微管的形成与单体的充填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乙酯与2-溴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co-2-溴丙烯酸乙酯)无规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采用粘度法,膜渗透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国产溶液法PMMA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结合熔融指数数据并与国外产品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聚合物链结构是影响PMMA加工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1H-NMR谱。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不同,共聚物组成相同但分子量不同,以及实验条件(如pH值和温度)不同对聚合物水解速率的影响。根据电子探针观测,聚合物水解前后,膜表面的有机锡含量和分布基本相同。分别计算了聚合物和共聚物水解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0.
绘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H2O拟三元相图,确定了不同类型微乳液区域;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MMA/AA/SDS/H2O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了具有明显孔穴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反相微乳液体系的聚合动力学,考察了AIBN用量、AA含量、SDS水溶液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初期聚合速率(dC/dt)的影响,得到dC/dt∝[AIBN]^0.8[AA]^1.2[W]^0.7,聚合表观活化能为93.8kJ/mol,并提出了“微乳液双相聚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