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4日20时45分,随着一声惊天的爆炸声响,整个小镇都被震动。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天赢歌舞厅,这家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集洗浴、娱乐、酒店为一体的二层楼房顿时化为一片废墟,当场造成25人死亡,5人重伤。爆炸冲击波还导致对面楼房的26人受到轻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筝演奏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是十分关键。要提高演奏水平,学会对曲目的欣赏很重要,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乐曲源流、音诗意趣的理解和领悟,是将诗歌要素和音乐要素融合一体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族弓箭的制作及使用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相关问题学界虽有论述,但缺乏系统研究.根据有关史料分析整理了清代兵备中弓箭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分析了清廷对弓箭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些制度等.现实中这种研究对保护或复原清代弓箭制作工艺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对白长青先生辽宁文化研究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辽宁文化研究是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白长青先生在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寻找中,张扬了东北文化的精神本质,建构了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揭示了辽宁文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并特别阐述了辽宁文化研究中满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后金统治者建立清朝之后,来源于白山黑土的满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碰撞交融,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清代满族作家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既吸收其先进的文学因素,又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使满族文学以自身的独特性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性界定标准差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小易唱的民间曲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在技术上也难以充分展示演唱者的专业水平.因此,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开始探寻民族声乐的创新之路,他们在传统民歌音乐的基础上用现代创作技法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出一批集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改编民歌,为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对演唱者技能的提高、艺术表现力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