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直流大功率模拟电阻的原理,分析了直流大功率模拟电阻在计量中的运用,提出了使用9920匝比测量仪器时的接线方法。  相似文献   
2.
轴流导叶式旋风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研究颗粒分离机理,提高分离性能,采用五孔球探针测试仪及等动采样法对轴流导叶式旋风管内气固两相流速度与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分别对不同导流锥和排尘结构参数下的纯气流流场及颗粒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旋风管内气流切向速度分布呈典型的准Rankin涡结构,固相颗粒分布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分为近壁的密相区与中心的稀相区。减小导流锥下口内径,采用带有排尘侧缝的单锥排尘结构有利于旋风管内颗粒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应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对人体形态参量的智能测试,把天赋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选拨出来。文中从人体形态参量测试系统的分析入手,概述了智能测试系统中的传感器接口,并通过分量程自动转换来提高A/D转换的分辨率,以保证测试所需的精度,设计了测试系统的硬件及软件,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对测试所得的人体形态参量进行分析及处理、记录存档并显示打印。此外,还对测量误差及精度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单片机MCS-51系列8031实现的对锌-锰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容量测量等3项技术指标自动测量的硬件电路和程序结构。若对该仪器的部分参数进行调整,可用于对其它类电池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仪器的流量测试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虚拟仪器的流量测试仪是在传统流量测试仪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流量测试仪的缺点,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测试仪器.虚拟式流量测试仪以秦氏模型理论为基础,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流量测试领域,从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仪器面板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流量测试仪的设计方法,将不同的流量测量方式模块化,用虚拟控件取代传统硬件,用虚拟仪器数字量的和显示取代传统流量测试仪的电路运算和表针显示,从而能实现流量的多线程远距离测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温熔体粘度测试仪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高温熔体粘度测试仪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为了提高加热速度和温度控制精度,提出了阈值控制策略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在高温炉当前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偏差较大时,为了保护系统和提高加热速度,运用阙值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在高温炉当前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偏差较小时,运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以保证控制精度.仿真研究和试验测试证明,该控制算法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基础上,能很好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调节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设输出漏电流为IN,再由数字多用表读出实际值IN。从而计算出示值误差,本次评定以Ix=1mA为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开发利用油井档案信息,做好基础资料的统计分类,使其在油井数据采集中发年了重要指导作用,提高了油井工况测试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BOD5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操作简便、无需专门培训熟练的检测技术人员,并且仪器构造简单,性能相对稳定,测定成本低,适合在基础监测单位推广.文章就差压法测定水样中的BOD5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奇  吴丛博 《科技成果纵横》2012,(4):55+58-55,58
对于常规电子仪器开发来说,电子元器件由于受到自身固有性能及外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实际测量与理论计算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导致电子仪器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还原真实的理论现象。需要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其能够从不准确的测量值过渡到最终准确的实际输出值。这里.常用到的方法就是数据回归或曲线拟合,那么,其中的核心算法就是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