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自1989年起,对泥螺的物学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泥螺为雌雄同体种类,性成熟年龄为近一龄,繁殖期为三月底到十一月下旬;②卵子的发生,从原始生殖细胞开始,经过增殖、生长、成熟三个阶段;③精子发生,从原始生殖细胞开始,经过增殖、生长、成熟、变态四个阶段。此外,本文还就泥螺的繁殖期、交配产卵、繁殖特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Th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Bullacta exarata spermatozoa observed by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permatozoon is composed of head with a simple acrosomal complex and an elongated nucleus, and tail with a midpiece, principal piece and an end piece. The midpiece consists of a mitochondrial ring, and the principal piece is composed of axoneme and lateral fin. The structure of B. exarata spermatozoa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other gastropods, especially in the lateral fin and the principal piece, which was described scarcely before.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B. exarata and other gastropods,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reproductive evolution and physio-ecological adaptation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展了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等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强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三唑磷、狂杀宝和乙酰甲胺磷,其中狂杀宝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412 mg/L,2.670 mg/L,2.469mg/L,2.168 mg/L和3.159 mg/L,2.527 mg/L,1.341mg/L,1.028 mg/L;乙酰甲胺磷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9.409 mg/L,202.143 mg/L,107.273 mg/L,88.559 mg/L和39.054 mg/L,35.590 mg/L,33.64 mg/L,26.539 mg/L;三唑磷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18 mg/L,1.185 mg/L,1.127 mg/L,1.049 mg/L和0.935 mg/L,0.876 mg/L,0.568 mg/L,0.368 mg/L。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 8 mg/L,2.653 9 mg/L,0.036 8 mg/L和0.2168 mg/L,8.855 9 mg/L,0.104 9 mg/L。最后,就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对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报告了几种环境因子对不同发育阶段泥螺的生存、生长的影响。泥螺为广温、广盐性种类,适温范围为-1.5-33℃。适比重范围,低限为1.010,高限随其发育程度而不同。在海水酸碱度pH=7-8条件下,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泥螺耐干露能力,随着个体生长,忍耐能力逐渐加强,其干露后死亡的体重消耗率,成螺约为69%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浙江沿海泥螺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泥螺出膜面盘幼虫165.6×144.0μm,日平均生长7.0μm,匍匐幼虫日平均生长8.7μm,幼螺日平均生长25.8μm,从受精卵化出膜至幼螺约需30-40天。在自然海区当年11月初产卵孵化的幼虫至翌年3月壳高可达0.4cm,5月底至6月初即可达壳高1.2cm以上的采捕规格。成螺壳高(H)与壳宽(B)、体重(W)之间的回归关系:B=0.7257H-0.0566(r=0.9820)、W=0.4873H2.6430(r=0.7420)。  相似文献   
6.
泥螺等7种海洋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泥螺等7种海洋生物的水提液、醇提液和超声提取液,用纸片法初筛抗菌活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这些海洋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7种海洋生物的提取液中除青蛤外均对大肠埃希菌、宋内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泥螺、条斑紫菜的超声提取液和醇提液的抑菌作用尤为明显。泥螺超声提取液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62.5mg/mL,条斑紫菜醇提液对宋内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mg/mL和125mg/mL。因此,泥螺、条斑紫菜的超声提取液和醇提液呈现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测定了天津高沙岭潮间带底栖泥螺体内10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分析了不同个体及各身体部位中PAHs的富集特征,探讨了该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泥螺体内以低环PAHs为主,PAHs浓度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升高,对单组分萘的富集能力最强;鳃中富集PAHs的量最大,腹足富集PAHs的能力最弱,肝脏内10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AHs质量分数相对较高;PAHs的环数相对丰度表明该区石油输入的PAHs较多,应严格控制PAHs的人为输入。  相似文献   
8.
4种常用消毒剂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潮间带滩涂潮汐特征,确定12 h为总实验时间,采取全程不换药和6 h换药两种染毒方式,于2006年7~8月在浙江省岱山县岱西镇开展了溴氯海因、强杀118、碘溴海因和二溴海因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药物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致毒效应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增强;全程不换药组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均高于换药组,经u检验发现,两者致毒效果无差异;泥螺对消毒剂的耐毒能力略强于彩虹明樱蛤,4种消毒剂中以溴氯海因毒性最小,二溴海因最大,溴氯海因、强杀118、二溴海因及碘溴海因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30,0.088,0.040,0.051 g/L和0.250,0.140,0.079,0.150 g/L.最后,就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对溴氯海因、强杀118、二溴海因、碘溴海因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质量浓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4种重金属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7~8月以泥螺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6.78±0.78 mm)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 、Cr6 、Cu2 、Zn2 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泥螺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Cu2、Hg2 、Zn2 、Cr6 ,其对泥螺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1 mg/L、0.630 mg/L、1.94 mg/L和9.44 mg/L。Hg2 、Cr6 、Cu2 、Zn2 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泥螺96 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间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并据此就Hg2 、Cr6 、Cu2 、Zn2 对泥螺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泥螺对Hg2 、Cr6 、Cu2 、Zn2 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89年5月至1990年7月对浙江沿海的泥螺生态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泥螺广布于浙江大陆沿岸到沿海岛屿的泥沙滩上,以中低潮带为多;成螺生存温度-1.5~33℃,以10-30℃范围内较适,比重适宜范围在1.020以下,生存pH值范围3.74-9.09。以7.13~8.01为最适;春季耐干露能力较强,夏季较弱,死亡时的体重消耗率平均为69%左右。泥螺营匍匐生活,依靠齿舌舐取滩涂表面的食物,饵料以底栖硅藻及腐植质为主,对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