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优良的种用母猪是从好的后备母猪挑选出来的,而后备母猪的选育又基于3个重要的基础,它们是遗传基础、生理基础和营养基础。这3个重要的基础是现代能繁母猪群通过遗传改进所获得的,是提高种母猪群繁殖效率的重要条件。分析它们作为遗传生理、合理饲养在现代种用猪群的繁殖效率提高中的作用,重点是在后备母猪的选优。  相似文献   
2.
二、对策 1.正确把握青年母猪的初配年龄。母猪的初配年龄应不早于8个月,体重不低于100~110公斤(土杂猪除外)。  相似文献   
3.
针对适龄母猪在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等3个不同的生理阶段的特点。介绍了适龄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并对母猪不同症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各种猪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其病因多而复杂,难以诊断,一直困扰着我国养猪业发展。本文总结了引发母猪繁殖障碍性疚病的因素及如何临床诊断,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用42头长白母猪进行同期发情试验,其中20头(试验组)经速效催情针处理后1-4d同期发情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猪的同期发情率50%(P<0.05)。  相似文献   
6.
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液超弱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振勇 《科学通报》1997,42(9):966-969
各种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等都会发出超微弱的冷光,即超弱化学发光.超弱化学发光是一种与新陈代谢相关联的发光现象,其发光光谱约在180~800nm之间,强度为10~10~4光子/s·cm~2,是一种极微弱的光.目前,对超弱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仍无定论,较早的研究认为,中性脂肪及游离脂肪酸是超弱化学发光的主要物质基础,它们发生氧化作用产生过氧化自由基,当其复合时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超弱化学发光现象.还有研究发现,超弱化学发光又可分为自身发光和诱导发光,由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产生的发光,称为诱发发光,即诱导发光,物理性的诱导因素很多,包括辐射、电磁场等.潘雨乐、岳文斌等分别报道了激光、磁场和电磁波对动物精子的超弱化学发光有提高作用,超弱化学发光能反映细胞对糖的摄取、线粒体功能及膜的完整性,是“生命活动的信息”.新陈代谢愈旺盛,生命活力愈强则发光也愈强.在植物中,国光苹果发光很弱,代谢活动缓慢,有人认为,国光苹果耐贮存.现在,人们用超弱发光测定法检验机体、细胞及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强弱,推测其抗病、抗寒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能力的大小.动物精子作为生殖细胞,若其超弱化学发光值越高,说明它的代谢水平就高,活力和受胎率也就越高,因此,研究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液超弱化学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名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综合征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董子永 《科技信息》2010,(11):409-409,413
1 哺乳母猪乳房炎的发生与防治 1.1 病因 1.1.1 多发生于初饲养母猪者.因担心母猪泌乳供应不足,采取的补饲方法不当,补饲时间早,往往在母猪分娩后就补饲,且补饲的饲料质量过好,数量过多,导致泌乳量过多,加之仔猪小,吮乳量有限,乳汁滞积而致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床经验,阐述了该病发生原因,主要有泌乳量过多、细菌感染、咬伤感染、外伤感染和临床症状,提出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包括物理疗法、抗炎疗法和科学补饲、预防传染病、改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对19头健康牦母牛在发情期中阴道粘液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友情盛期,牦母牛阴道粘液pH值为7;12±0.31,阴道分泌物抹片镜检可见大量无核上皮细胞,少量有核上皮细胞,很少见白细胞,并有52.6%牛只出现不同形状的粘液结晶;在发情末期,阴道粘液pH值为6.97±0.27,镜检可见上皮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粘液结晶出现率明显减少仅占31.2%;受试19头牦母牛中,受孕数13头,受胎率为68.4%,其中,10头出现粘液结晶的发情牦母牛全部受孕(100%),9头未发现粘液结晶的牛只仅受孕3头(33.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看出,牦母牛在友情期中阴道粘液结晶的出现率与会胎率成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准确判定牦母牛发情期,指导过时输精及提高杂交受胎率,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和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