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暗夜舞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把我带进了这些微小鳞翅目昆虫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李华锋  张宝芝 《甘肃科技》2005,21(3):167-167,114
松针小卷蛾近年来在子午岭林区呈蔓延危害之势,通过数年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内容主要包括:建立领导机构、加强虫情监测、生物学特性观察、主要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1.病虫害防治。结合虫情调查监测,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盗毒蛾、黄斑长翅卷蛾,可用40%速扑杀2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桃蚜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防治山楂叶螨可用5%尼索乳油2000倍液、1%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桃蛀螟用50%辛脲乳油1500-2000倍液等;防治刺蛾类、苹掌舟蛾等,可用40%速扑杀4000倍液,10%烟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柑橘粉虱可喷25%扑虱可湿粉剂1500倍液;防治果实炭疽病等可用70%甲托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部褐斑病类可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鞘蛾科线鞘蛾组(Coleophoraamellivoragroup)分布于中国的4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种:齿线鞘蛾(新种)Coleophoraapicidentatasp.nov.分布新疆(乌鲁木齐);长刺线鞘蛾(新种)Coleophoralongispinasp.nov.分布内蒙古(锡林浩特);弯茎线鞘蛾ColeophorapandionellaBaldizzone新记录于内蒙古(锡林浩特、赤峰)和黑龙江(黑河),国外分布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云南线鞘蛾ColeophorayunnanicaBaldizzone分布于云南(丽江).文中提供了线鞘蛾组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载了鞘蛾科锤鞘蛾组(Coleophoragalbulipennelagroup)分布于中国的3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窄翅锤鞘蛾(新种)Coleophoraangustipterasp.nov.分布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本种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和阳茎端环棒的特征很容易同该组的已知种相区别;长角锤鞘蛾(新种)Coleophoralongicornutasp.nov.分布新疆(巩留),本种与ColeophoraadelogrammelaZeler相近,但颚形突宽短,阳茎端环棒直、背面有强烈骨化的长脊,角状器极长;光沙蒿鞘蛾ColeophoragranulatelaZeler新记录于陕西(澄城、杨陵),青海(西宁),内蒙古(赤峰),国外分布欧洲.文中提供了国内已知种的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团泊洼鸟类自然保护区蛾类及其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团泊洼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蛾类,已知16科123属160种。并对其多样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一多度关系接近于对数级数模型,物种少而优势种得到了大的发展。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相一致,且略表现为负相关(r=-0.5960),而与丰富度一致(r=0.8742).说明团泊洼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蛾类群落较不稳定,这与近年来湿地的退化以及人为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赭珂卷蛾属于1968年由荷兰昆虫学家Diakonoff博士建立,现全世界已记录4种,其中3种分布在东南亚,1种分布在新几里亚和澳大利亚(RobinsonGS等,1994)。中国除台湾外一直没有这个属的分布记录。本文记述了赭珂卷蛾在中国大陆的新分布,并对其外部形态与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赭珂卷蛾Costosarhodantha(Meyrick)=EucosmarhodanthaMeyrick,1907=CostosarhodonymphaDiakonoff,1968外部形态(图1):小型蛾类,翅展18mm,前翅长8mm。触角丝状,暗黄色。前翅近长方形,鲜红色,前、外缘较直,后缘近臀角处凹陷;基斑与顶角斑明显,暗黄色;基…  相似文献   
8.
几种节肢动物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螯虾、对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粉蝶、鼠李粉蝶6种节肢动物的复眼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节肢动物的复眼由数量不等的小眼组成,小眼的形态存在种间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节肢动物其小眼形态与小眼密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小舟蛾在上海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预测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小舟蛾在上海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上海1年发生5代,个别有6代现象,世代重叠严重。杨小舟蛾的发生与初始虫量、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平均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杨小舟蛾开始出现;日平均温度在25~30℃时,杨小舟蛾数量明显增加;当湿度为65%~85%的时候,该虫发生集中,在日相对平均湿度为80%时,成虫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日平均降雨量为50~150 mm时,虫口数量比较集中。建立杨小舟蛾短期测报模型为:Y=-101.909-0.091x1 0.155x2 0.338x3 0.659x4 0.539x5。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林间调查、灯诱成虫和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杨小舟蛾的发生、发展与气候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及越冬代成虫的日羽化量;此类害虫喜爱干燥的生长环境,降雨量偏多不利于害虫的生长、发育,但有利于颗粒体病毒病的发生,因此暖冬和干旱高温的气候极易导致此虫猖獗成灾;赤眼蜂、颗粒体病毒和黑棒啮小蜂等是此虫的重要天敌,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