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1):20-25
非遗传承景观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对促进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漳州非遗传承景观化建设为例,从文化景观视角论述了非遗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关联耦合,诠释了非遗文化传承景观化的实践策略,最后提出了创刊漳州非遗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并在文化形态呈现方面提出了原型重现、要素整合、形态置换、意境关联等观点。以期为促进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提升与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在设计中结合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功能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等,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演绎推导出校园文化景观的语境、符号等要素,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指出,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无需说教,可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含蓄表达,重要的是营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  相似文献   
3.
4.
从唐到宋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不过在唐代前期,这种变动还比较少见。本稿以唐代前期的一个华北村落为例,通过对刻在佛教供养塔上的供养人姓名、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与维持、村落的地理与经济立地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以究明唐代前期自然村落的实态。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心理或文化潜意识的民俗信仰,与村民的年节生活有一种深层联系。凤村年俗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实际上印证着民俗信仰已融入了某种神圣的秩序,以致村落年节生活成为神圣秩序的展演。年节习俗对神灵和祖先的仪式是重复的过程,这种记忆一直延续到现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2):26-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福建传统村落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及整体现状调研分析,探索传统村落功能更新与空间活化的路径,从因地制宜、资源整合、保护规划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保护与活化策略,以期为福建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保护和活化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1):14-15
正白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蔬菜。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白菜是我国的原产菜,有7000年栽培历史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6000~7000年。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相似文献   
8.
村落型宗教建筑遗产属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化资源,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保护面临着村镇建设、旅游开发、本体破坏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文章以"韩城四庙"为例,在深入分析其保存现状与破坏因素的基础上,对"韩城四庙"的保护进行了问题诊断,并结合农村区域的环境资源特征与"韩城四庙"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策略,以期对推进村落型宗教建筑遗产的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09,(20):I0193-I0193
本文介绍了如何对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进行保护,包括山水城市对山体的保护途径、策略;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的保护策略、具体方法;皇家园林的保护意义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