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5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Today,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s the only established treatment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The de- velopment of LT, including OLT, cadaveric LT, split LT, living donor LT (LDLT), brings hopes to patients with these diseases. However, increasing donor shortage, rejection and life-long immunosuppression with its side effects are the major limitations of this therapy strategy.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BMDSCs) ar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and contribute to liver injury repair.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injury caused by rejec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loss of liver mass, recurrence of HCV and "small-for-size syndrome" after LT can attract a variety of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 population to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and then migration to the injury liver to promote the hepatic function restoration. Additionally, BMDSCs can also take part in the functional regeneration of living donor liver after LDLT. This participation in liver regeneration may be associated to the interac- tion between SDF-1and its receptor CXCR4, involving HGF, IL-8, MMP9, and VEGF/VEGFR-2. BMDSC with its bio-characteristics could maintain the allograft toleran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in different ways. In conclusion, BMDSCs transplantation, as a new assistant therapeutic method for LT, will ex- pand the space of LT, and provide more surviv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patients suffering liver diseas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通过对晚期帝国叙述的话语分析,告诉人们:帝国的叙述是帝国别有用心地站在单向的透视视角上运用多种技术、策略建构权威的过程,语言、书写符号、法律等都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的权威并不稳固,当帝国权威赖以获得的野蛮人消失时,帝国便会无所适从,而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3.
4.
5.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乳腺癌病人62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2岁.其中Ⅰ-Ⅱ期病人22例,Ⅲ-Ⅳ期病人4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设40名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0±12.5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结果表明,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在临床I-II和III级的乳腺癌中,PKCη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5%和9.1%,具有显著意义(P<0.05),PKCξ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2.3%和27.3%,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另外,在乳腺癌未转移的病例中,PKCs蛋白表达水平普遍较高,其中PKCξ与肿转移相关性极显著(P<0.01)。此外,PKCs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年龄无关。以上结果提示,PKCη和PKCξ有可能作为评价临床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恒山地区出露的变质火山岩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旨在确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喷发于新太古代晚期(2508±2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恒山变质火山岩由变质玄武岩和变质玄武安山岩组成,SiO2(45.51%~62.67%)、FeOT (4.43%~15.72%)和MgO (3.75%~8.14%)含量变化幅度大,是幔源岩浆经单斜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分离结晶的产物。这些变质火山岩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相对高的Th含量和Th/Yb比值,呈现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结合不相容元素比值Nb/Yb,Zr/Yb和(Nb/La)N的特点,推测其来源于俯冲带具流体交代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推断恒山变质火山岩形成于新太古晚期大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多效生长因子. 研究表明, FGF-2在肿瘤生长和新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FGF-2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TPK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胞内二级信使分子(mitogen activted protein kinase)等蛋白分子组成的功能性信号转导网络来实现的, 该网络中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状态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阐述在肿瘤及乳腺癌发生过程中FGF-2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健康短波     
滥做CT检查会致癌 研究证实,暴露在X射线下会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还有可能导致唾液腺、胃、结肠、膀胱、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肿瘤。其引发癌症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接受照射时的年龄;在儿童时期接受过量照射与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增加不无关系,在生育期则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晚年则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以UCI机器学习知识库提供的683个乳腺癌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用于诊断检测乳腺癌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主要判断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细胞大小的均匀性(X2)、细胞形状的均匀性(X3)是检测乳腺癌诸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