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醒龙创作前期(1984—1994)的小说主题,是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在此期间,刘醒龙既批判了损人利己者的自私、狭隘和怯懦,也批判了损人损己者的贪婪、粗鄙和暴力。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在批判的同时,刘醒龙既赞美了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圣徒似人物,也歌颂了甘于奉献、亦乐于"索取"的人间楷模。歌颂对象的性格变化,反映着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追求精神家园的执着。  相似文献   
2.
本中心第二十三期函授实施的‘‘量材施教,分层对待,具体把豚,整体会诊,刊(发作品)辅(导写作)结合,重在发掘潜力培养写作技能"的教学方案,深受学员们欢迎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所有来稿学员经过函授已在省级报刊发表了作品,有的作品还被中央省级报刊转载并成为本刊骨干作者。应广大散文爱好者的要求,现招收第二十四期学员。为进一步做到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既减轻本刊压力,又不拂报名者的求知热望,本期函授本着"宁少毋滥"的精神,实现限额招收即以报名者的潜力和本刊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短暂的一生。郁达夫虽以小说闻名于世,但是“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实不在他的小说之下”,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蛹动着一个“述叙者”的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开风式的格调,而最重要的是其散文忧郁隐藏着对祖国凝重的爱。这些独特性,是郁氏散文最为闪亮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创作风格,论述了其塑造人物形象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把视野分为人物的内视野和外视野。内视野中的人物形象与外视野中的人物形象在空间、时间和思想含义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比后者更具丰富性和发展性。西方剧作家有利用外视野来塑造人物时,比较重视正面人物的内视野,把他们的性格描绘得比较丰富,而反面人物的内视野较为有限。但也有些戏剧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双方的内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校广播的播音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播音力求口语化、保持正确的播音状态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广播播音创作的基本要求和艺术特色,正确掌握和运用播音创作的基本要求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庄子散文大多以丰富多彩的寓言构成。他擅长讲故事,善于刻画人物,文笔辛辣,气势雄伟,意境开阔,笔法多样,行文千变万化,他善于比喻,富于变化,含蓄蕴藉,生动活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诗词创作的主要问题是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平庸之作甚多,并提出原因,一是思想感情问题,二是表达方式问题,且据此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师专学报》1996,(1):33-35
胡小林(座谈会主持人、《枣庄师专学报》副主编、中文系副教授):毕四海同志是山东作家群中一个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作家。他的《东方商人》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轰动,荣膺“飞天奖”和“金鹰奖”。多年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他的创作。《中国作家》1995年第6期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结构》,这部作品一反他过去的创作风格,立意独特,手法怪诞,反响很大;人们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学报编辑部特邀集大家就这部作品展开讨论,希望诸位各陈己见,畅所欲言。 刘剑锋(文学评论家,枣庄师专中文系教授):四海的这个中篇一改过去写历史、写现实层面的创作路子,开始向内转,着意于解剖人、特别是中年文化人的心理和灵魂。作品表现了一个有妇之夫面对性的诱惑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慌乱、迷茫、矛盾和斗争。其心理基础是:既有对现实功利的强烈渴望,又有在性爱上的喜新厌旧,正所谓鱼我之所欲也,熊掌亦我之所欲也,所以烦恼者,因其不可得兼也。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品中所大胆袒露的不过是男主人公对曾与之风雨同舟现已销尽红颜的中年妻子的冷漠和厌倦,并对年轻貌美的婚外恋人的狂热而已。作品所透露的这种“人性恶”,似乎并不具有普遍性,这只是一部分地位上升者的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