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光启和曾国藩都生逢近代科学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的冲击,两者在科学造诣和文化自觉方面恰成鲜明的对比.徐光启系统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并通过自身努力在科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徐光启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的同时,在文化价值观上几乎完全皈依于西方,成为文化的迷失者.与此相反,曾国藩个人在科学领域几无建树,但他既认识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大价值,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同时又强调培植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正确立场.比较徐光启和曾国藩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历史性选择,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几何学起源于观天测地这一类实践活动。公元前三百年,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Euclid,B.C.330-B.C.275)总结前人的经验写成《几何原本》。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概念和命题列为定义和公理,在此基础上用演绎法叙述几何命题,证明几何定理。《几何原本》是数学中公理体系和演绎推理的典范。它有许多版本(十三卷或十五卷),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最初它的公理体系是不完整的,后来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Hilbert)重新整理和完善,至今为止的中学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内容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几何原本》的中文译…  相似文献   
3.
明末因传统的《大统历》预报日月食屡屡不准,徐光启力主聘请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翻译西方天文数学著作《崇祯历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引进项目.对这一引进项目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
明末中西会通,由神学而至科学,演绎推理的引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归于徐光启。深入历史的研究发现,徐光启先为神学中清晰切实的层层阐述所震动,了解了演绎推理的认识作用,而后则钻研西学,翻译《几何原本》,确定演绎推理中文名词与规则,明确演绎推理方法,并以之研究科学、论述“以耶补儒”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天主教神学的传播促动了徐光启的科学研究,从而将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传入中国,为当时及后来的学者所广泛学习,并用以发展知识,推动了中国科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告乡里文》:一则新发现的徐光启遗文及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有徐宗伯玄扈《告乡里文》一则,是关于徐光启和中国农史的重要史料,对于研究徐光启的生平事迹、农学思想的形成、传统农业对于灾害的应对,乃至农学知识的传播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告乡里文》尚不见于《徐光启集》等文集之中,也不见有学者的引证和研究。文章首次将其揭橥学界,对其加以点读、释注,并结合其产生的背景进行初步的解读,期待国内外同好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几何原本》中译本前六卷的出版过程,并对《几何原本》问世后,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对“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对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对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二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  相似文献   
8.
1607年汉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问世开启了东西方数学交流的新纪元。《几何原本》是西方公理化数学的典范,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理解《几何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利玛窦写下一篇长长的"导言"《译几何原本引》。在"导言"中,利玛窦阐明"几何之理"有助于"明达物理","几何之用"可为国家建功立业,"几何之学"更关乎社稷安危。在"导言"中,利玛窦充满深情地讲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其业师"丁先生"的感人故事,从而唤起了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几何原本》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9.
旨在说明“几何”一词是徐光启、利玛窦译自拉丁文Magnitudo一文,因此,“几何原本”应理解为“量的原理”,或“计量之学”.  相似文献   
10.
喜欢诗词的人 ,对《诗经·巧言》一诗并不陌生 ,其中有“为犹将多 ,尔居徒几何”之句 ;《左传》一书也有“靖诸内而败诸外 ,所获几何”的句子 ;至于曹操的“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更为大家所熟悉。显然 ,上述诸书中的“几何”应解释为“多少”或“若干”。在汉语语汇中 ,“几何”除上述解释外 ,还有另一种解释 ,即 :研究物体形状、大小与位置间相互关系的数学 ,称为几何学 ,简称几何。谈到几何 ,不能不提及欧几里得。欧几里得 (公元前 330~前 2 75)是古希腊数学家 ,他在公元前 30 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 ,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