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可以1927年为界分成前后期,前期作品包容不少积极因素,其基本格调是反帝反封建,跟五四精神合拍;其中大量的爱情小说还是比较健康的;张资平早期小说对侨乡和客家地区的描述,开拓了新文学的题材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资平的“文字”能力一直被文人所称道。从《冲积期化石》中可以看出,在张资平独具魔力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坚持欲望自由的道德立场时,对两种文化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他在批评社会现实时广泛借用《圣经》话语,而传统文化美学又不时地影响他的审美心理,两种文化美学规范的潜在作用使他的话语表达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日中两国相近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相似的文学风格。岛崎藤村与张资平作为日中两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家,二人之间既有交集与碰撞,也有模仿与学习。从他们的文学轨迹上可以看出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恋爱观点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位自然主义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不同创造。  相似文献   
4.
三角恋爱模式除了文化和类型学上的意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在叙事方面的功能。从三角恋爱模式中人物的功能类型、在叙事结构中的功能以及对叙事视角的影响和制约方面,张资平三角恋爱小说模式都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5.
张资平情爱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一直是引起学术界批判的首要因素,但从历史语境和当前语境的对比看却可以发现新的意义所在。即张资平的性爱描写与当时个性解放思潮的契合,并且突破了五四以婚姻自主为争取解放的初级模式,揭示了性欲望的自由与婚姻形式的固定之间永恒的矛盾困境,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