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09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7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拟静力强度折减的方法进行红土川滑坡的模拟分析,研究了地震动输入及岩土体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对黄土-泥岩的二元结构滑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输入为0. 70g时,接近边坡的极限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 01。在此地震输入下,当黄土黏聚力为21 k Pa、内摩擦角为28°时,其稳定性系数为1. 00,可见在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相似的红土川地区,0. 70g可作为该地区参考的地震输入。并且将红土川滑坡所在区域划归成Ⅸ度区时,相对较稳定;而划归成Ⅹ度区时,稳定性系数小于1。鉴于此处已形成滑坡,则划归为Ⅹ度区更加合理。可为减轻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公理化方法研究了局部有限空间中的连续映射及其扩张问题。给出了局部有限空间的公理化定义方法;利用邻近关系研究了局部有限空间中的连续映射、同胚和局部同胚等问题;通过对局部有限空间变形的研究,定义了局部有限空间的一种特殊收缩核,有效地解决了局部有限空间中连续映射的扩张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绢纺生产用抗静电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研制出SS1及SS2绢纺抗静电剂。应用表明,采用此类抗静电剂,不但降低了生产中的静电,而且提高了梳折;在圆梳系统中提高了3.23%,在精梳系统中提高了3.1%;同时精绵的长度和强力也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进了S-可分空间和S-局部可分空间,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梯形水平折梁(0≤α<∏2)和矩形水平折架(α=∏2)用最小余能原理进行了内力分析,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可在工程结构设计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国内合成法生产草酸所用水洗塔,采用加大水量到50m~3/h,提高塔板开孔率到19.55%(一般推荐6%~12%),降低溢流堰高为25mm,增大降液管到下层塔板间距为95mm 的办法,使洗涤后的气体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广了Golubitsky和Langford关于Z_2对称奇点理论的工作,从中给出了Z_2余维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强S一闭空间     
本文从强半开集出发,定义了强S一闭空间,讨论了强S一闭空间的特征,它的半正则化及强S一闭空间的强半连续象。  相似文献   
9.
超欧拉3边连通图的边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其中层序Ⅰ、层序Ⅳ为两个T-R层序分为两个体系域,即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其他层序均为三分层序,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湖扩展(水进)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认为第Ⅰ、Ⅱ层序间的界面附近可形成有利的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与构造一岩性圈闭;第Ⅳ层序低位域可作为油气的运载层,在合适构造的匹配下,可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对有利区带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