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7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先锋派文学在二十年前开始曾经辉煌了一段时间,在先锋文学的马前卒马原创作《冈底斯的诱惑》二十年之际,回过头去看马原的作品,依然清晰地看到其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本文主要从一篇《冈底斯的诱惑》,重新认识二十年的马原,重新评价他作品的特色与他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部华语电影在西方社会的成败,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作者指出,在后现代时期的文化融合时期,应该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交际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了科学主义的表现及其内涵,分析了科学主义观念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的以及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反科学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解构性反科学主义是不恰当的,应该坚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代文坛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广泛关注,主要因为其作品中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多元与整合,表现西方文化在当代日本的重要影响.他的以<斯普特尼克恋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体现出多种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破坏与建构     
文章从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大师们的理论和作品入手,分析和探讨当代建筑创作思潮和创作理论的生成发展进程,阐述了对现代建筑发展进程的看法以及现代建筑思潮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出发,反对俄国形式主义一脉所谓“纯文学”批评;批评对象从文学文本日益拓展到广义的文化文本,最终走向了文化批评。在文化批评日益兴起的背景下,詹姆逊从文学到文化的批评之路为众多纯文学研究者转向文化批评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质主义的源头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而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本质主义的"科学性"是新实证主义的"科学性",而不是立足于现实和历史的科学精神。反本质主义不是源自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而是后现代主义以"反知性"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之非理性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立场既以科学主义的本质主义为不取,又不苟同于非理性主义的反本质主义,以超越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8.
“平面化”主要指:人物平面化,情节、结构平面化,背景平面化,主题平面化。“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在审美取向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尤其体现在历史深度模式削平、主体的退隐或消解、反讽和戏仿的艺术策略等方面。但中国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历史小说只能有限地接纳或"误读"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因此,新历史小说的审美取向只是接受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的《哥本哈根》曾获普利策奖和托尼奖,在欧美掀起过"哥本哈根"热潮。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入手,着重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等方面来分析文本,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哥本哈根》的后现代性及其文本建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