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通信系统的隐蔽性能,提出了基于多参加权分数阶傅里叶变换(MP-WFRFT)通信系统的预编码设计方案.通过对MP-WFRFT信号的时域、频域分量定量分析,推导出MP-WFRFT星座的模糊、裂变规律;搭建了基于MP-WFRFT的星座预编码优化系统,并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相关模型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星座预编码参数的合理设计,MP-WFRFT系统能够从低概率检测、低概率调制识别、低概率参数截获三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提升系统的隐蔽性能.确保了合法通信双方的通信安全,使之能够运用到隐蔽通信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2.
早上,你高高兴兴地出门,坐上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学校。车厢里人真多啊,就在你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人忍不住,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巧的是,回家以后,你就感冒了。而这次感冒的原因,可能就是车厢里的那个喷嚏。你可能会说,那人离我好几米远呢,不可能的事。那你知道吗,一个喷嚏究竟能打多  相似文献   
3.
CORBA系统中截获机制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获机制是CORBA系统集成新服务的规范的方法,介绍了截获机制产生的背景,分析了截获机制的原理和截获点的定义及其功能,指明了截获机制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客户方和服务器方之间获得并且传递ORB核心内部信息,截获器贯穿从对象创建到服务响应的整个系统调用过程,并明确了在扩展新服务时要正确使用截获点所需遵循的语义规则,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遵循可移植截获器规范的PI-ORBUS系统方案。针对该方案实现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了服务器响应时间与截获实例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服务器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系统性能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种军事通信技术优劣的重要指标是其抗干扰性能和隐蔽性,而具备这些优良特性的脉冲无线电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在短距离宽带无线接入中的应用。针对典型的超宽带实现方案脉冲无线电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它与传统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差别,然后着重研究了它的抗干扰性能和抗检测/截获性能,并与DSSS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脉冲无线电超宽带技术比传统的DSSS技术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和隐蔽性,更加适于军事通信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CORBA规范中安全属性服务的内容为基础,给出了安全属性服务的实现架构,提出了安全上下文的验证算法。在中间件平台StarBus5.0上实现了安全属性服务,并为该平台增加了基于用户名/口令的身份认证和安全代理功能,使其更加适用于军事、金融等安全要求高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飞机机载雷达与截获接收机的电子对抗机理及飞机编队模型的分析,研究编队飞行射频辐射的风险计算模型及优化策略。以施里海尔截获因子为飞机与截获接收机电子对抗风险指标,将该因子拓展到2个飞机的简单编队情形,比较不同编队的射频辐射风险。建立适当的参考坐标系,给出多个飞机的编队射频辐射风险的施里海尔截获因子的计算模型。以编队的施里海尔截获因子为性能指标,建立编队射频辐射风险最小的优化模型。分析性能指标的特点,由基本不等式可知,编队内飞机在飞行空域位置的方差越小,射频辐射风险越小,以此为基础建立多机编队射频辐射风险控制的简化模型。最后仿真12机编队的情形,给出近似最优的编队配置。  相似文献   
7.
低截获概率制导雷达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导雷达是地对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导雷达采用低截获概率(LowProbabilityofIntercept,LPI)技术可以提高地对空武器系统的有效性和生存能力。LPI制导雷达实质上是一种从系统上与目标的ESM接收机进行探测灵敏度较量的雷达,因此在系统设计上应着重考虑使其天线主瓣LPI的技术措施。从理论上分析了LPI制导雷达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并依据典型数据给出了定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最优末制导律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了拦截加速机动目标的空空导弹末制导状态模型。提出了脱靶量和横向加速度综合最小的导引指标,并用线性二次型的形式求解了最优导引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能用于主动雷达制导弹的次优末制导律。大量的仿真试验表明,该导引律的性能好于比例导引律平均脱靶量小20.3%,所用横向加速度小28.1%,成功拦截率大13%。  相似文献   
9.
战斗机跟踪状态下实现雷达射频隐身是隐身作战的重要方面。介绍了射频隐身概念;对于单目标跟踪问题以截获概率建立了跟踪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跟踪精度约束条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自适应雷达辐射间隔与辐射功率的控制策略;与其它2种雷达辐射控制方式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证明:跟踪时间超过30 s后,质量和截获概率低4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射频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点目标自动识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远距离目标即点目标自动识别的技术方法,评述了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就其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