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品种苏·菊×明·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家蚕幼虫血清蛋白基因(1arval serum protein,Bombyx mori,BmLSP)的调控序列,涵盖了第1内含子、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和上游区.通过PCR技术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以荧光素酶(luc)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一系列缺失不同调控元件的报告质粒,在家蚕BmN细胞瞬时表达系统中进行了BmLSP启动子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第1内含子和家蚕丝素轻链基因同源区序列的BmLSP启动子活性分别比缺失相应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提高5.8和4.4倍,暗示该两段调控序列中含有增强启动子活性的调控元件.上游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对BmLSP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外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低浓度处理增强启动子活性,高浓度处理起抑制作用;而蜕皮激素(MH)对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蚕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东肥”、“华合”、“华合×东肥”、“东肥×华合”、中国种“811”、日本种“812”、“811×812”、“812×811”、“肥激”(东肥经激光处理所得新种)蚕卵和蚕幼虫血液中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并观察它们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亲本亲缘关系愈远,则谱带相差愈大,同源性愈弱,杂种一代的酯酶同工酶谱表现出亲本的互补关系,且出现新的“杂种酶带”,其光密度也较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有所提高。经激光处理的品种其基因型已发生变化,其酶谱及经济性状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His-猪生长激素融合基因在Bm-N细胞和蚕体内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构建的带有His—Tag pgh融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Bm—BacPAK6—pgh研究了Bm—BacPAK6—pgh在家蚕细胞(Bm—N)和蚕体内的表达,并对蚕体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重组病毒Bin—BacPAK6—pgh在Bin—N细胞、蚕体中得到了融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Bm—N细胞、蚕体中表达的融合蛋白与大肠杆菌表达的猪生长激素具有相同的抗原性.Bm-BacPAK6-pgh在Bin—N细胞内的表达始于24h,而蚕体中的表达始于72h,二者的表达峰分别在96h和120h.经4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和Ni—NTA Agarose亲和柱二步纯化可获得SDS—PA(正电泳纯的具有抗原性的重组猪生长激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认识家蚕微粒子病在生产中的流行规律,提高防微工作的科学性,利用微生态学方法对家蚕微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蚕体血液内子NosemaBombycis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认识了NosemaBombycis孢子在蚕体血液内的增殖规律,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以及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指导生产实践,找出最优的防治方案及措施,力争把该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家蚕品种苏·菊×明·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家蚕幼虫血清蛋白基因(larval serum protein, Bombyx mori, BmLSP)的调控序列, 涵盖了第1内含子、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和上游区. 通过PCR技术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 以荧光素酶(luc)为报告基因, 构建了一系列缺失不同调控元件的报告质粒, 在家蚕BmN细胞瞬时表达系统中进行了BmLSP启动子的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含第1内含子和家蚕丝素轻链基因同源区序列的BmLSP启动子活性分别比缺失相应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提高5.8和4.4倍, 暗示该两段调控序列中含有增强启动子活性的调控元件. 上游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对BmLSP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 外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呈现剂量依赖效应, 低浓度处理增强启动子活性, 高浓度处理起抑制作用; 而蜕皮激素(MH)对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抗家蚕抗菌肽(一种小分子多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用FPLC纯化家蚕抗菌肽(ABP)获得了电泳一条带的均一样品;将它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以此偶联物免疫BALB/C鼠.以抗菌肽—牛血清白蛋白(ABP-BSA)做包被物ELISA筛选出5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冻存复苏后得到三个稳定分泌抗体的阳性细胞株,抗体IgG亚型为IgG2a.统计了杂交瘤的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7.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通用转称载体pBK283和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转移载体pSXIVVI+X3系列出发,构建了一个7.2kb能形成多角体且可以用于克隆含不同读码框外源基因的BmNPV通用转移载体系列pBMX3.pBMX3系列以BmNPV多角体结构基因上游的1.9kb和下游1.3kb的片段作为与BmNPV基因组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的同源序列;pSXIVVI+X3系列的SXIV双启动子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AcNPV的多角体基因作为重组病毒形成多角体的基因.以BmNPV-LacZ(occ-gal+)为出发株病毒,pBMX3系列的重组病毒筛选有occ+和gal-两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1、蚕前消毒:养蚕前,把养蚕和贮桑的一切用具全部搬出,扫洗干净,用有效氯浓度1%的漂白粉液和2%石灰浆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有条件的最好将蚕匾放在石灰水中浸泡15分钟,蚕室的墙壁用5%的新鲜石灰浆粉刷,蚕网用开水煮15分钟,然后将洗好的蚕具晒干后搬进蚕室,对蚕室加温补湿,使温度保持在21℃左右,干湿差1℃。  相似文献   
9.
Bm-152是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一个在家蚕丝腺中高表达的非编码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Bm-152在家蚕5龄到预蛹期不同发育天数丝腺中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同时,在个体中过表达Bm-152,检测Bm-152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Bm-152在家蚕5龄幼虫丝腺发育过程中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吐丝第1天表达量较高,随后表达量又下降.通过在血淋巴中注射2μg piggyBac[A3-EGFP-A3-Bm-152]过表达载体,48h后发现Bm-152在丝腺组织中无明显过表达,但在非丝腺组织中可实现明显过表达,且表达量上调1.66倍;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基因Usp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95倍,E75A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2.26倍,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基因Met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79倍.表明非编码RNA Bm-152可能通过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参与家蚕发育,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m-152的功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家蚕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蚕品种781、7532、7532×781为材料,经改进染色体制片方法,得到以缢痕为标志特征和一定长度的胚胎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完成了家蚕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计算和核型分析;并将中期染色体和雌蚕粗线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家蚕品种7532×781与781、7532无显著性差异,品种781与7532之间少数染色体有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在3个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与中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