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官考     
  相似文献   
2.
曹魏政权建立以后,其东宫官制因仍东汉又多有变化.具体而言,东宫官僚的最高领导机关处于变动中,太子二傅与太子詹事对于东宫职官的分辖、轮替,正表明曹魏东宫官制处于从汉制向晋制过渡阶段.太子率更令似乎开始失去对侍从职官的统属、管理实权,专门侧重于宫门禁卫之事.侍从类职官地位上升,具有从旧统属关系中独立的倾向,几乎所有此类职官均由士族子弟出任,从而使东宫侍从官有清显化的倾向.这些改革成为晋制的先导.因而,曹魏东宫官制居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3.
4.
政治体制改革是各国政府在走向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美国总统杰克逊从当时美国的政治现实状况出发,实行“轮流担任公职制度”的官制改革,取代官员任职的终身制,在推动美国政治民主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闫晶晶 《科技信息》2012,(10):304-305
中央官制是秦朝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秦王朝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后,开始采取为巩固其统一而制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其中对中央官制也进行了改革,秦朝中央官制的改革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官制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当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尹湾汉墓简牍》解决了汉代官制中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湾汉墓简牍》的发现,为研究汉郡县及其基层官制提供了原始的珍贵的可靠资料。它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1,确定了乡里与亭邮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机构;2,可以确定“三老”是荣誉头衔。而不是在编乡官,更不是乡官中的第一把手;3,理清了国与邑的机构建制和吏员编制。还说明了汉代地方盐铁官,属于与县平级的独立机构。  相似文献   
7.
并省官是北齐一种比较独特的官职。依据史书和墓志材料对这一官职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它的设立同北齐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分离的特点有关。它是设立在陪都晋阳的常设机构,并州尚书省实权虽不比中央尚书省,但其尊崇地位要超过行台省。  相似文献   
8.
河南内乡县衙作为现存最完好的县级官衙,有着丰富的官制文化,这些官制文化表现出了民本思想、清廉思想和依法治贪思想,体现了注重自我约束和法德结合的特征,渗透了浓厚的清官意识。发掘古代内乡县衙官制文化的现代意义,可以为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汉代地方武职职官在传世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但并不全面。笔者在整理手头掌握的出土文献资料中有关汉代职官的内容时,发现十个文献所遗的汉代地方武职职官,有候丞、车令、卒尉、门兵佐、助护、五百掾、射官、备盗贼、部游徼、府后督盗贼。这些内容可补文献记载汉代官制内容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西周中期开始,随着官职分工所带来选官行为的扩展应用,传统世官制架构受到冲击,宗族间的竞争由此展开,并进而促使宗族的内在凝聚和外在结党趋势。其中,内朝官权势的上升使他们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成为结党的中心之一,更反映出西周中晚期的任命是以君主意志作为标准的。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变化给畿内带来了混乱,为西周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