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叶片外植体,在附加2mg/16-BA和0.5mg/1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长芽,在1/2ms附加0.5mg/1NAA培养基上诱导出根,对提高繁殖率、试管苗移栽成活等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芽的诱导中,6-BA和NAA的浓度配比起关键作用,在诱导生根中,附加0.5%活性碳对生根起促进作用,培养物分别转移次数对苗的增殖有明显影响,次数少,增殖率明显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对批量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中常见的12种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增殖生长体系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单纯使用2,4-D时,不同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在60%~93%之间,2,4-D质量浓度3 mg/L时12个早熟禾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值最高,达到86%;在2,4-D基础上添加少量6-BA(0.1~0.2 mg/L)后,不同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在30%~92%之间,12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值有所降低(3.1%~25.4%).在愈伤组织增殖试验中,单纯使用2,4-D时,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增殖率在38%~164%之间,12个早熟禾品种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均值在3 mg/L 2,4-D时最高,达到81%;在3 mg/L 2,4-D基础上施加少量的6-BA(0.05~0.2 mg/L)后,愈伤组织增殖率均值有所降低,但存在品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还显示,热激处理对部分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物、光照及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ueller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增殖率和所达到的最高种群密度的结果显示:自然光照条件下种群增殖率要高于全暗条件。自然光照条件下以小球藻Chlorella sp和酵母混合为饵科组的种群饵科效果最佳,小球藻组次之,酵母组最差;以小球藻为饵料,自然光照条件相同,分别接种1,10,20,25,30/mL中,种群日平均增殖率以接种1/mL最高(0.4326),但到达蜂值最晚。可达最高种群密度以接种30/mL的最高(60.4/mL)。轮虫增殖率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小球藻为饵料最大。接种密度以20-25/mL适宜。  相似文献   
4.
聚变堆固态包层框架下,针对初步设计的聚变堆氦冷固态包层进行了中子学分析。选择增殖区的氚增殖剂和中子倍增剂分层分布方案,建立了20°对称D型轮胎环全堆计算模型,对聚变中子源分布离散化处理。借助M on te-C arlo粒子输运程序M CNP对聚变堆包层的氚增殖性能和核热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堆总体氚增殖率达到1.247,核热密度峰值在赤道包层模块,能够实现聚变堆运行的氚自持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参果离体微型扦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侧芽诱导,并用试管微型扦插的方式进行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l)的快速无性繁殖,最适初代培养基为2/3MS BA0.05mg/L IAA0.01-0.05mg/L,而在2/3MS BA0.015mg/L IAA0.005mg/L和2/3MS BA0.037mg/L IAA0.015mg/L中可1次成苗。并有6-8倍的增殖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梅花组织培养增殖率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京中山陵8个类型10个国际登录品种(基因型)梅花试管增殖率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WPM ZT1.0 mg/L TDZ0.01 mg/L BA1.0 mg/L NAA0.15 mg/L S2%的培养基中,10种基因型的平均增殖率为3.38,低于1.8以下的观测值占总数的25%,同一培养基配方不能应用于梅花的多品种培养;增殖率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差异的显著性在不同基因型间水平不同,离散性和集中性具有分组特性,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进行分组培养;影响梅花试管芽苗增殖率的差异主要因子是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水平,两者关系可用拟合的二次式模型表示,并可用于梅花品种的分组繁殖.  相似文献   
7.
以长春花幼嫩叶片为材料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初步探讨了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悬浮培养的长春花细胞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长春花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周期均为27 d,细胞增殖率曲线呈"S"形;其生长势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呈现一定相关性.光照对长春花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有利的,最佳收获期为18 d到21 d.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nHA/PCL)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制备了3种不同的nHA/PCL材料浸提液(3种材料中nHA/PCL质量比分别为0∶100,20∶80和40∶60).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的nHA/PCL材料浸提液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各时期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nHA/PCL浸提液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细胞的相容性,其中40%nHA/PCL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研究琼氏圆筛藻细胞分裂的昼夜变化。实验表明,该藻培养种群每昼夜形成三次分裂相,其细胞分裂呈现在光期快在暗期慢的特点,而分裂相的大小和定时则随光温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温度27℃,光强度8000Lx和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该藻呈最大日增殖率(μ值为3.02次/d),显示琼氏圆筛藻为暖水性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热核实验堆(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reactor,ITER)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testblanketmodule,TBM)的初步设计的模型基础上,选择不同的中子增殖剂和氚增殖剂体积比,利用粒子输运程序MCNP(MonteCarloN-particletransportcode)对该TBM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均匀混和模型的结果,在Be和Li4SiO4的体积比为2至6之间,氚增殖率最大可达1.20。因此,采用Be和Li4SiO4夹层布置,在几何上逼近最优体积比,选择前端Be和Li4SiO4体积比为2时,氚增殖率达到1.158,能够较好地满足聚变运行的氚自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