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4):35-39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权天然契合。实践中,已形成"统一型""分散型"和"渗透型"并存的"三元式"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格局。"统一型"立法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观察。"分散型"立法模式须进行系统化整合。"渗透型"立法模式应深入贯彻治理理念并提升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的完善措施包括鼓励多模式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赋予设区的市更广立法权,贯彻治理理念和提升法制措施操作性,发挥地方文化优势构建特色社会治理制度,加强立法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范长风《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一书,是一部探讨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各族民众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压力和生态环境问题时,如何借助地方性组织、运用地方性知识来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民族志.该书的出版对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地方优势和特色,对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适合地方性普通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其研究成果在我国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了常德地方性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底蕴和广阔的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方略  相似文献   
5.
6.
吉尔兹的深描法是其解释人类学的重要方法.就法律发展来看,他试图打破普遍性的神话,唤起人们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法律认识特性的重视,呼吁人们尊重和认真对待不同文化间的法律差异,通过深入到不同文化群体生活的实际去建立对该文化中法律认识的理解的解释系统,进而主张比较法的文化及解释转向.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的地方病。本文介绍了其概念、研究史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地氟病的病理学特征及病区的成因,并初步分析了地氟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在我国的地理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旅游地理区划分析入手,论述了自然地城分异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形成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自然地域分异等级单位与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方性科技期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对天山北麓城镇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根据产业结构空间分异,将该区域划分为4个片区,即乌昌都市区、"奎-克-乌"地区、两大核心片区之间的过渡带以及东三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整合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