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2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渝生  欧建成 《科技潮》2004,(B08):44-49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农学、医药学等等.可谓无所不及。  相似文献   
2.
3.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3个方面论述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科技贡献,提出应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科技和工艺成果,对某些已失传而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复原,研究汉语或国际学术用语中所采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成分。调研全国习用的生活、生产及食品中少数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依托优势进行改革,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发展的思路,在发挥中国古代冶金与材料史的研究特色基础上,拓宽专业方向,增加面向现实和未来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两个方向,使科研与教学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坚持开放办所、面向世界,实施人才战略,是研究所长期坚持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与相关单位更密切合作,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1创建特色、依托优势、改革拓展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学科的建设已经走过了33年的历程。这33年大体可以分…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汪前进先生找到我,告知广西民族学院的学报打算出一期有关何丙郁先生的专集,约我写一篇稿子,我未加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因为我深心里早有此念了.关于何先生的生平和学术研究,王锦光和闻人军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专文介绍;90年代,廖伯琴女士的文章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使我们对何先生的学术生涯和贡献有了大致的了解.2001年,经胡维佳先生数年的努力,《何丙郁中国科技史论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论集不仅收有何先生有关炼丹、火药和术数方面的论文,还包括数篇介绍李约瑟、鲁桂珍和他本人研究经历的文章.这些论文和文章最初大多发表在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报上,查阅起来颇为不易,如今汇编成一集,为学术界系统地了解何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实在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善举.因此,就何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已无须本文赘言;本文所想做的是,从过去十来年里与何先生的交往经历中选出几个片段,希望能使读者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这位睿智长者的可敬和不凡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科技史料.这里介绍了经部类著作的源流及类型,着重归纳分析了《周易》、《尚书》和《诗经》中的科技史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兴文所著《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一书,是在已问世的三部巨著的基础上,承其精华、纠其错讹而成的一部有创见的中国科技史新著,该书纠正了日本学者与当前高校教材的重大失误,对于研究中国科技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的主题、学术成果作综述。此次会议上白族科技史和白族民间传统工艺研究引发关注;少数民族科技史与传统工艺研究的联合与互动扩展了研究空间;研究、抢救民间传统工艺的呼声强烈。  相似文献   
10.
张秉伦教授于1938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960年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从事科技史研究工作.1983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从事科技史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和研究工作.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和主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学术兼职有安徽省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大学徽学中心学术委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