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林秀 《科技信息》2010,(18):151-151
短篇小说《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作者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情趣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自尊心的虚伪和脆弱,同时也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心态,辛辣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自私、虚荣和冷漠。引发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俄国十月革命后 ,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运用军事、外交等手段干涉中国内政 ,企图将北满地区据为己有。苏俄的领土扩张野心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抵制 ,这一阴谋虽未得逞 ,但充分地暴露出苏俄在北满地区问题上所采取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外交非常积极并呈现出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务实灵活,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利己主义色彩,为时人和世人所指责。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生物学家开始试图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明人类利他行为,但却不愿意复活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残酷涵义.因此在其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群选择和亲选择理论,在群体和亲族的范围内解释了利他主义行为.艾利奥特·索伯和大卫·斯洛恩·威尔逊在他们<向着他人:非自私行为的进化论和心理学>一书中,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即将群选择理论精致化,细分为群内选择和群间选择.根据这一进化模型,尽管在群内选择中利己主义占有优势,但在群间选择中利他主义占有优势.从全球范围看,利他主义将得到进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既给国人价值观带来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效应,导致了价值观多元乃至紊乱的现状。民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欲本位阶段观和权本位价值观等5种价值观,具有各自的特征和表现,它们产生的根源和所起的作用也是各异的,民本位价值观最终必将真正成为我们社会价值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理论渊源、概念、含义、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帮助我们更加正确地理解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亦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是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该文试图通过社会不良思潮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教育实践,对如何应对这些思潮的冲击,提出一些措施和办法,用以指导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多Agent系统是多个自治Agent相交互、协同、合作形成的社会.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对多Agent系统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方法、协同学和对策论3个方面,因此对几个目前已提出的MAS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伦理学的角度将其分成3类,分析了真正的理性Agent模型应该具备的伦理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与儒家群体主义相对立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发展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认识角度,指出也利乙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走向并非是单一的,要想寒带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约有简单地将其“儒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