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今天,儿童陪护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正常社会交流、生命的真实性认识、安全依恋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各种争议也因此而生。以"中道"的观点看待人机共处,则能直面机器人与人共处的事实,从而避免对儿童陪护机器人的各种偏见,并从儿童陪护机器人自身的应用、发展出发,探寻出其伦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众多的评论文章多从女性主义、新批评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结合生态批评理论的要旨,分析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老虎被称为百兽之王,曾经分布在亚洲的广大土地上。由于人类的捕杀、栖息地的丧失和猎物的减少等原因,老虎的数量正逐年锐减。作为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普陀区曹杨小学的师生们以"救救老虎"为主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邀请上海动物园的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  相似文献   
4.
王斌 《科技资讯》2010,(17):188-189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我国的生物教育因而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生物教育亟待摆脱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小学科"的狭隘教学思想,而应将生物教育的中心任务定位在"育人"上。生物教育应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5.
李大林  杨长富  吴云  王军英 《科技信息》2012,(34):I0204-I0204
学习既意味着获取知识,也蕴含了行为的某种改变。终身学习要求我们扩展学习的外延,向生活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相似文献   
6.
食物伦理学的本质是使人与作为食物来源的生命体之间形成善好(good)联结。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和组织工程技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利用其分裂增殖本性而生成文明肉(in vitro meat)。据此推论出文明肉在食物伦理学方面具有如下价值:(1)使人类的食肉行为与伤生、杀生行为及其所引发的罪责彻底分离;(2)文明肉由脱离动物活体的细胞独自长成,因此它对动物造成的伤害是极小的——符合最小伤害原则;(3)文明肉打破了人与被吃动物之间的"生-死"困境,由此人类才能真实地善待动物;(4)文明肉因其封闭、高效、安全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由此促成人类与动物、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7.
论白饭如霜作品中的六朝志怪文化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饭如霜的奇幻作品植根于六朝志怪的沃土,构建了一个色彩斑驳、幻影重重的"非人"世界.在彼岸的蓝天下展示了和谐共处、形象灵动的人类图景和联系复杂、时空交错的世界图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游戏式的探险历程,追究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科技智囊》2007,(11):38-53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将这些指导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在方法与途径方面无外乎两点:一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依据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实现产业、经济、区域的系统升级。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全新解决方案,它以先进的理论、不断创新的技术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与平衡发展;而循环经济的应用,包括企业、产业、政府等各个方面,其中聚集多方主体的区域开发和建设是重要载体;具体到实际层面,这就给我国的各个开发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经济园区、高科技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与升级。生态工业园区,既是传统的超越,也是人本回归。超越,是破除只顾个人利益,任意破坏生态环境、任意开采自然资源,忽视可持续发展的旧有模式;回归,是回归到科学的发展道路,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融入到自然大环境中,获得永续的发展动力。实际上,关于如何发展经济与社会,我国的先哲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自然,就是生态型的发展道路。构建美好的家园,我们需要回归"自然",让我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向大自然那样,充满绿色、阳光,彼此和谐相处而又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入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则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兴安岭林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