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书"是传统文字学中关于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历来为汉字学者所宗。"六书"把庞杂的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自许慎《说字解字》赋予其定义并附加字例开始,两千多年来,由于学者们没有做到周密完善,致使有些字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明确归类,从而造成汉字在"六书"区分和辨识上存在一些困惑。本文以赵撝谦《六书本义》为基点,综合古今学者的观点,试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判别作一浅显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关于六书造字、用字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不同学者对具体汉字的分析归类分歧也很大。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学者没有将动态的造字过程和静态的结构分析区别开来。进一步归纳六书的造字层次,从而明确提出六书都是造字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六书”中的次第问题。认为“象形”应置于“指事”之前,“假借”应置于“形声”之前,“会意”也应置于“形声”之前。所以,除了“转注”的“五书”的次第应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创作甲骨书法艺术品,书作者需将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同步研习。首要文字正确,然后在观摹临默、求形追神、笔墨技法、章法布局和深化学养诸方面下功夫,以期用毛笔、宣纸,尽可能完美地再现甲骨书契古韵,服务于当代。同时,作者对当今甲骨集字及书艺创作流派作了分析,并对书法、书品、人品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北宋郑樵六书说的具体内涵,并对汉字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作出解释。郑樵从造字的角度阐发六书、分析各书的构形原理,发展了东汉许慎六书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六书音均表》一书探讨段玉裁在古音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继承先贤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创新-首先是古韵分部上的创新,其次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如支脂之分立、尤侯分立、真文分立的论断,十七部排列次第与合韵说,同声必同部说,古三声说,语音分三期说等,正基于此,人们才第一次对古音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段氏还从语音角度解释假借、转注;并将古音理论运用于训诂实践中,因声求义,等等,为我国古音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音学地位若单从时间先后看,是承先启后的,而从乾嘉时代学术的特殊性考虑,确是遥遥领先的。  相似文献   
7.
桂馥为清代研治<说文解字>四大家之一,其精力之作为<说文解字义证>.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于研治<说文解字>和文字学、词义学均有重大贡献和不可低估之价值.其论六书自有其特点:征引广博,宗许佐许,虽有说形不忘义证,鲜下己意追求客观.其独特之点,亦为其著书指导思想之使然.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学的六书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六书汉代说"认为六书是汉代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此说与史料多有不符。从文献学看,最早记载六书的《周礼》明确指出六书是周代保氏教国子的基本课程,汉代学者亦明确指出六书来源于周代。从文字学看,最能充分体现六书原理的绝不是周以后的籀篆隶楷,而是商周甲骨金文。所以,六书至少是周代巫史根据甲骨金文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字表达词音和词义的角度较详思地揭示了汉字的结构法则,理清了汉字的结构体系,并以之检验了“六书”,进一步明确了“六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六书通>是明末清初的一部古文字字书,前人对该书评价不一.结合古文字与古代字书研究成果,对<六书通>的成书、文献流传、字形价值进行探讨,肯定<六书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指出<六书通>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