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西方绘画艺术历经千年演变,在思想和技法上已各成体系,分别代表各自民族文化的审美主张,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文章结合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审美意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9世纪中国画家郭熙和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艺术成就,分析中西方绘画所采用的不同透视观察方法,研究中西方艺术家在世界观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别,阐释中西方艺术品鉴标准。客观理解中西文化艺术差异,对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说:“中西文学浩如烟海,任取一端,即穷毕生精力,也不过略窥梗概而已。”(郁龙余《中西文化之异同》)特别是在这个新知识爆炸式激增而古文明雪崩式坍塌的时代,专业化的利刃早已将貌似完整的文化体系肢解得面目全非,以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些曾经具有讥讽意义的词语,如今竟戏剧性地变成了经济而有效的“治学方法”。为此,面对“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这样一个宏大的论题虽难免心虚却并不怯阵,管窥一番又何妨!如果能成为真切触及“对象”的“盲人”,那岂不比做一个“睁眼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西管理文化融合创新的趋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管理文化的融合创新,应立足各自传统管理文化原创中的现代价值,结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行现代管理文化理念的创新,并且在管理实践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念与认识的趋同。  相似文献   
5.
澳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中西文化交融.历史是文化的源头,澳门文化的特点在澳门四百余年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反映在诸多方面:宗教方面、语言方面、建筑艺术方面、风俗方面,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至明代出现了"衰落"状况。科举科目变化、政治因素限制、社会思潮变迁、教育制度改革等元素,成为"衰落"的外在诱因。而数学发展自身失去前进动力,象数学成为社会批判对象,则成为"衰落"的内在缘由。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中国古代数学开发出两个创新路向:珠算学与中西数学会通。前者突显出作为工具性数学的实学、实用特质;后者引发出数学发展的一系列"嬗变":内算与外算地位互换,数学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大批新式"会通"著作涌现,数学学科的社会重视程度上升,规划出后世数学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网络伦理研究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学者争先恐后投身的前沿课题。由于技术水平、学科历史等诸方面的差异,中西网络伦理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特色和发展趋向。基于当代中西方网络伦理研究现状的文献梳理,从学科发展、学术规模、方法论与问题域四大方面进行中西对比研究,对未来网络伦理研究的发展与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海洋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的研究基础,以中西太平洋海山区的海山时空分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内海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海山大部沿洋底大构造走向或构造走向交汇处且近NW向分布于84-120Ma和154-180Ma的中生代洋壳上,全文是笔者长期研究基础上的总结,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循钊 《科技信息》2009,(14):126-126
林语堂的小说以“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为主旨。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中塑造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由于林语堂“一捆矛盾”的博杂思想表现为动态的忽东忽西、时道时儒或亦道亦佛,因而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也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互补”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10.
线在中西古今绘画中一直是被视为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传统、美学观念、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艺术面貌中各具神采.文章通过时同一时期的绘画大师唐寅与波提切利绘画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历史背景、共性、观念、来源、功能特征、审美取向的研究,比较唐寅与渡提切利这两位绘画大师在人物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异同,进而对中西方绘画用线造型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