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5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室开挖会使围岩周边产生应力集中 ,产生拉应力与压应力。围岩出现拉应力对洞室稳定十分不利 ,通常通过改变洞室形状和轴比来消除围岩中的拉应力。本文提出一种使洞室拉应力σθ=0 ,而压应力最小的确定洞室最优几何形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西北地区某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对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后围岩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后围岩应力值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洞室围岩形成应力集中现象,侧壁位置处产生的压应力值大于洞顶位置压应力值,且洞顶产生拉应力.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对保障地下洞室工程的圆满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洞室墓是从先秦时期沿用至今的一种古老墓葬形制,关中地区是洞室墓早期流行的中心地区,学界多认为关中地区的洞室墓起源于战国时期。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梳理,可以认为:洞室墓在关中地区出现的时间早于西周,西周时期仍然存在。不过,这些洞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居住于关中地区的戎人,尚未影响到华夏族群。战国中期以后,洞室墓成为秦文化的重要特征,并随着秦的扩张及西汉定都长安而影响到了东方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输水系统中的尾水调压室规模巨大,洞室埋深大,穹顶柱状节理玄武岩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为了降低围岩变形破坏的风险,保证工程安全,节约生产成本,需对深埋地下洞室柱状节理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依托右岸深埋地下洞室8#尾水调压室,结合现场工程地质资料及施工过程,运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出无支护条件下穹顶在柱状节理岩体及完整岩体两种情况下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继而分析评价两种情况下围岩可能出现的变形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柱状节理的发育使穹顶开挖面附近浅层围岩强度降低、应力集中区与开挖面的距离增大,围岩塑性区深度显著增大;受初始最大主应力方向及柱状节理各向异性影响,穹顶S侧翼围岩变形值及N/S两侧翼变形值的差异均有所增大,层间错动带C5在N侧法向应力有所减弱,在S侧的松弛变形有所增大。【结论】分析方法及结果符合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一般规律,为围岩稳定、设计方案和支护安全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可靠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地下洞室是现代大型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现代大型水电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施工工期大大缩短。本文是对大断面地下洞室的开挖及支护施工所作的一个扼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地下洞室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国  徐艳 《科技信息》2010,(21):J0031-J0031,J0061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都要进行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尽管施工前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但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加上地质体的复杂多变.期望在施工前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性,准确地预测隧洞施工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和规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各国隧洞工程界都十分重视超前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7.
圆形洞室岩爆成因分析及其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分析岩爆形成机制和传统经验判据的基础上,对岩爆产生条件及其产生部位作了预测,并提出了岩爆预防对策:设计阶段应对洞轴线进行选择、对洞室断面进行优化;施工阶段应进行超前应力解除、围岩软化,以及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合理选择围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地下洞室“以排为主,防、排、堵、相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的多层超强复合防排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提出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大型地下洞室群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模拟真实地质形态的地下洞室群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准确地描述了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基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可实现与地下洞室群相关的多项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设计与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新疆某水电站的深部洞室群稳定性研究工作,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详细研究了水电站3个洞室的应力场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洞室群应力恶化效应",即后期的洞室施工对邻近洞室的应力场有恶化作用,加剧了前期开挖洞室的应力集中效应;以及"洞室群圆弧拱顶应力优化效应",即后期的洞室施工对邻近洞室拱顶的应力场有优化作用,减缓了前期开挖洞室拱顶的应力集中效应,这一规律的发现将对深部洞室群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