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4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和脑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即理智与情感合二而一是赫尔德哲学的基本设定,也是其整全人的标准。他用三个维度来分解其设定和标准:诗性维度、历史性维度和哲学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勾连、相互渗透,形成了其实在的基本图式。赫尔德的主张不仅平衡了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对立,而且通过语言学转向、人类学转向和诠释学转向,完成了其哲学从认知向诠释范式的转换,为德国早期诠释学、当代诠释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科学创新思维中实在和虚拟范畴的流动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在思维是指科学认识活动中保持真实性的思维活动;虚拟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设想或虚构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创新思维的两极.在它们之间的流动和转化中,科学创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Virtual Reality"概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Vitual Reality”是近些年来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学者们纷纷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思考,但观点却很不一致,本文从“Virtual Reality”的译法,实质,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与“虚拟”的联系等四个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探讨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从内容和角度来看,大多限于现象层面的剖析。本文从媒介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虚拟实质的分析以及对传媒工具的不可消解性的认同,着重说明网络作为传媒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以及网络虚拟与网络媒介发展的关系;试图对网络虚拟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从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角度来看,辩证法指的是思维方式及本体观;形而上学指抽象的思维方式及所得出的事物观,辩证法指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得出的事物观。黑格尔辩证的具体事物观是一个运动联系整体。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观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表象性事物观还是运动联系整体的区别。这一观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证明:目前对辩证法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的自相矛盾;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人学观的差异;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物质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不同量子测量解释的共同基本特征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量子测量解释中隐含的实在观的三个基本信条,(1)在本体论意义上,承认世界的独立存在性;(2)可以对物理过程进行统计因果性的说明;(3)物理世界具有非分离性或整体性.提出了以这种整体性实在观为前提,对量子力学的实在论解释要求重新审查传统真理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塞尔学说,建构"两山"制度的关键是通过言语行为能力建构制度性事实体系来重视原始事实,然后又用原始事实的存在保障了制度性事实的建构与发展。奥尔曼的内在关系辩证法能够克服塞尔制度性实在理论框架的断裂、静态化和极简化的缺陷,使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种关系整体,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身本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运用乔治·里茨尔的"实在"与"虚无"理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解析丽江大研古城民居客栈的发展,以透视丽江古城民居文化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变迁。从"虚无地点""虚无人""虚无产品"和"虚无服务"这四个维度分析民居客栈的演化,并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解释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语言体现思维,思维是内在的语言。一方面,人类思维的模仿能力和隐喻能力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现力;另一方面,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没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或表达出来的效果与思维不一致。文章主要从语用的模因思维、礼貌原则、隐喻方法和语言力方面探讨语言与实在,即语言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体现。不仅考察语词(或意义),还关注人们使用词所涉及的具体境况,以期通过对语词所在社会现象的讨论和思考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华铭 《世界博览》2013,(13):87-87
彼时在地铁站看到一张某时尚杂志的大幅海报,内容大约是:"如何做一本国际大刊"。心说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有几个关心媒体如何运作,如何挣钱,未来明天又如何的,倒不如几个穿得清凉解暑,脸上画着浓妆的靓女来介绍自己的护肤心得或是泡男人体验来得实际。莫不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