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洁 《奇闻怪事》2007,(4):126-127
司马迁因写出不朽的名著《史记》而名垂千古。他为不少有为之士写了传记,而对他本人,却并没有做什么介绍,就是在《太史公自序》中,也只是说明他写《史记》的有关情况及缘由。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读他给朋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来读出他的品格,读出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司马迁的商品经济创新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但是,西汉时期,在前代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下,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思想统治的时候,司马迁能够首创经济史传,第一个系统的考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特征,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商品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总结了商人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经营管理之道,不仅使西汉走向了繁荣,而且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司马迁的商品经济创新思想能发表在那样的时期,他的胆略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认真清理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3.
刘强 《广东科技》2011,20(12):7-8,15
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流传千古,有许多不朽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赞扬。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人们研讨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里仅就其重商思想略作小议。  相似文献   
4.
《史记》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作品,也是一部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珍贵文献的图书。司马迁写作《史记》对当时的文献书目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做了大量的文献学工作。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固然重要,但研究《史记》的文献学价值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复仇是《史记》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太史公笔下的“西部区”与今天的西部地区有相吻合之处,他对西部的资源优势也有所提及。我们应该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西部经济起飞的基础,以陕西省会西安为龙头,继承优秀历史化遗产,塑造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建设一个山河更加壮美的西部。  相似文献   
7.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是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赖晨 《科学大观园》2012,(11):68-69
众所周知,童年饱饮苦难乳汁的秦始皇,素质超群,且功大于过。他果断有魄力,闪电般铲除嫪毐、吕不韦集团,夺回政权;他勤奋敬业,每天不批阅完120斤竹简绝不休息,数十年如  相似文献   
9.
“通古今之变”是《史记》撰述的主旨之一。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重视以“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自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司马迁以《易传》“《易》穷则变”思想为其哲理基础,肯定“承弊易变”,并以“使民不倦”为其目的;司马迁接受了三统、五德说的历史循环史观,肯定历史变易的循环性。同时也采纳了三统、五德说和《易传》的历史进化思想,而肯定历史循环交易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历史进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