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赤铁矿为主配加磁铁矿制备的氧化球团矿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链篦机 回转窑模拟装置中制备氧化球团矿,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单一赤铁矿及以赤铁矿为主配加磁铁矿制备的氧化球团矿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一赤铁矿球团在焙烧温度为1320℃、焙烧时间为20min时,球团矿抗压强度达2439N/个,其显微结构较松散,并存在少量细小裂纹;当赤铁矿球团中添加20%(质量分数,下同)的秘鲁磁铁矿,在焙烧温度为1300℃、焙烧时间为20min时,球团矿抗压强度达3045N/个,其显微结构致密,Fe2O3晶体互连性较好.这表明在制备氧化球团矿时,添加磁铁矿降低了球团焙烧温度,改善了球团矿的显微结构,提高了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采用煤基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制备直接还原铁,研究了还原剂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助熔剂等对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 100℃,焙烧时间为50 min,还原剂用量为30%,助熔剂为碳酸钠和硫酸钠、用量分别为15%和30%时,磨矿磁选后获得直接还原铁的铁品位91.13%,铁的回收率78.87%,残留S含量0.03%,P含量0.09%,满足电炉炼钢原料要求。本文方法为同类型铁矿石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可视流化床分别研究了Fe2O3和Fe粉在流化过程中黏结失流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Fe2O3在惰性气氛中流化不发生黏结失流,而在还原气氛中发生黏结失流,且黏结发生时间恰好是铁晶核析出的初始阶段.Fe颗粒在还原和惰性气氛中流化均出现黏结失流现象.铁的生成是产生黏结的前提条件.当Fe颗粒流化温度从700℃升高到750℃时,黏结临界时间提前了11min,表明金属铁的表面特性是导致黏结的主要内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Fe和Fe2O3表面形成的纳微结构是导致Fe2O3流化还原黏结失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设计了土壤氧化铁矿物提取方法和分析流程,成功地从碳酸盐岩发育土壤中提取到较纯的磁赤铁矿微结核,运用多种矿物学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6.
矿粉粒度及反应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作为炼钢原料的新途径,在CH4-H2气氛下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矿粉粒度对还原和碳化的影响。采用热重法、SEM-EDS和XRD分别对实验中试样还原失重过程、高磷鲕状赤铁矿矿相和碳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得到120~160目粒度矿粉的反应活化能最低,还原反应活化能为44.95kJ/mol,碳化阶段表观活化能为9.71kJ/mol。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最佳温度为1 023K,矿粉的最佳粒度为120~160目,总体来讲,温度比矿粉粒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以鄂西某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物料粒度等因素对磁化焙烧效果的影响,利用X线衍射(XRD)定量分析技术,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等手段,探讨鲕状赤铁矿物的磁化焙烧特性、相态转化及焙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铁鲕粒多数由粒径为1~2μm的致密同心外形壳和10μm的多孔状、似针铁矿的小颗粒包裹而成,中间夹带有黏土状的高岭石;对含铁(TFe)49.02%的鲕状赤铁矿,在800℃和60 min的焙烧条件下获得含铁为56.74%,铁回收率为95.54%的较优结果,物料粒度对磁化焙烧矿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当温度≤800℃时,很少发生过还原生成Fe O和Fe2Si O4,但含磷与含硅矿物均有相变;当温度为900℃时,生成Fe O的质量分数达23.61%,形成弱磁性的Fe3O4-Fe O固熔体,不利于焙烧矿的弱磁选分离。磁化焙烧过程仅改变铁相,而鲕粒结构未变,磁化还原由表及里受扩散作用控制,与鲕粒粒径和致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鞍山贫铁矿石(Fe质量分数34.60%)中含有赤铁矿、磁铁矿和少量的菱铁矿,提出了一种弱磁粗选-高梯度扫选的预富集工艺,并借助XRD、铁的化学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SEM)考察了磁场强度和原料磨矿细度对东鞍山铁矿石预富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mm占70%(质量分数)、弱磁粗选磁场强度120mT、高梯度扫选Ⅰ磁场强度300mT及高梯度扫选Ⅱ磁场强度800mT的条件下,可获得Fe质量分数42.67%、回收率95.45%的预富集精矿;磁铁矿富集于弱磁粗选作业中,赤铁矿和菱铁矿在高梯度扫选作业中得到有效富集,尾矿中丢失的铁矿物主要为微细粒赤铁矿(<10μm),由于受到的磁性捕获力弱而无法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9.
黝锡矿和赤铁矿表面的ST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立兵 《科学通报》1992,37(21):1986-1986
STM用于矿物表面的研究始于1988年。近几年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虽然已将实验条件由真空发展到了大气、常温,从而使STM的实际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STM对样品表面的苛刻要求,迄今为止,STM在矿物方面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石墨、辉钼矿、方铅矿等具有极完好解理的少数矿物。为了拓宽STM在矿物学中的应用范围,我们在对辉钼  相似文献   
10.
以颗粒级配和紧密堆积理论为基础,优选不同粒度的赤铁矿粉为加重材料,按照不同比例二元复配加入到山东G级高抗硫油井水泥中,通过对水泥浆流变和强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颗粒级配与高密度水泥浆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和强度性能好的配方,其级配曲线表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颗粒较细,粒径全部在10um以下;另一种是在10um附近(5um~30um)出现明显的断层区,即该粒径范围的颗粒较缺失,而该粒径范围恰是水泥颗粒的主要分布区,与水泥颗粒形成连续级配,对强度和流变性更有利;流变性能较差的配方,超过70%颗粒的粒径大于10um,尤其是3um-10um的颗粒最为缺失。此结论可作为多元铁矿粉复配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