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从太空看,地球表面褶皱不平。在美洲,有一条褶皱从美国的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阿根廷的火地岛。另外一条褶皱则起于法国,经欧洲贯穿整个亚洲。地球不是因为其40亿年的高龄而是因为活动太剧烈才变得皱皱巴巴的。如果没有新山脉隆起,那么各个大陆在3亿年内将变成平地并被海水淹没。 德国科学家最近报道说,岩石  相似文献   
2.
3.
杨青 《大自然》2014,(3):78-81
<正>纵贯加拿大和美国的落基山脉是野生动物的王国,悠闲的黑熊,面相温和的郊狼,不怕人的大角羊,奔跑迅速的骡鹿,打洞高手哥伦比亚黄鼠,既能飞又善走的旅鸫……落基山脉自北向南纵贯加拿大和美国,延绵数千千米,在加拿大境内有4个世界遗产级的国家公园,那里有高山、森林、冰川、瀑布、河流、湖泊和温泉。十几年前我就领略过加拿大落基山脉迷人的风采,这次故地重游,又有了新的感受和体验。素食为主的美洲黑熊熊是大多数游客都害怕遇到的动物,有关"黑瞎子"伤人的传说与故事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人们谈熊色变,谁又愿意在荒山野岭与它狭路相逢呢?其实,美洲黑熊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凶残。它们  相似文献   
4.
以邛崃山脉4个茶叶产区3个品种为材料,取春稍1芽2叶制成蒸青样和炒青样进行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邛崃山脉茶叶受地质大环境控制的生化成份变化幅度小,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关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递增关系;而氨基酸和CAF由西北自东南是呈线性递减关系.线性方程的常数作为茶叶生化成份的标准值具有科学性,既可作为制定茶叶标准的依据,也可作为邛崃山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生化指标.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品种和制作工艺都会影响茶叶的生化成份,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态的分界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过渡带,即川西边缘邛崃山脉南段余脉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夹金山脉上的二郎山,在东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近500米陡升至3000—5000米,构成了我国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Linear sand ridges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Based on the latest full-coverage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sounding dat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is studied with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ortheastern part and the southwestern part. Sand ridges in the northeastern area, trending 116°N, show obvious linear character and shrink to the inner shell Sand ridges in the southwestern area, trending 120°N -146°N, tend to have net form. Sand ridges gradually become sand sheets in the center part of study area. Sand ridges are distributed landward to the isobath of 60m, distributed seaward to the water depth of 120 m in the northeast and 150 m in the southwest. Immature sand ridges are observed at water depth of 130-180 m in the southwestern depressions. The acoustic reflection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al high.angle inclined beddings of the sand ridg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ypical seismic profiles close to the research area. Lithological analysis and dating of 4 boreholes and 12 cores indicate that the widely distributed transgressive sand layer with high content of shell debris which was formed in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is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CS. The dominating factor in formation, developing and burying of the sand ridges is the variation of water depth caused by sealeve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sediment supply. In 12400 aBP the cotidal lines of the M2 tidal component were close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directions of the sand ridg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tidal wave system during 12000-8000 aBP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CS.  相似文献   
7.
非均衡山脉的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常被用来分析山脉地形是否达到均衡. 蓬莱运动的弧陆斜碰撞使得台湾岛造山带的山脉呈现成长的前均衡(南部)、均衡(中部)、崩塌的后均衡(北部)等三个不同演育阶段的地形. 利用基岩河道的坡度(S)与集水面积(A)的关系来分析台湾岛造山带的河流可得到此三种状态的山脉地形特征. 分析结果发现, 台湾岛中央山脉东西两侧的S-A图呈现直线型态, 显示基岩河道的河床高程不随时间改变(dz/dt = 0), S-A直线的斜率与其截距分别与均衡地形发育的时间和地体抬升率的大小有关. 而台湾岛造山带的南部与北部之S-A图则分别呈现上凸与下凹的型态, 显示基岩河道的河床高程分别随时间成长(dz/dt> 0)与降低(dz/dt < 0), 它们的切线截距仍可反映地体的抬升率.  相似文献   
8.
赵星  李江海 《太原科技》2007,163(8):61-63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各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申报文本为依据,在研究世界山脉遗产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关山脉部分的遗产作了价值分析。并根据当前申请世界遗产的情况,对我国的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狂暴的边界     
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频繁地发生着碰撞、挤压,造出巨大的山脉和深邃的海沟.在这些地方,地球的暴怒达到了顶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震、火山和海啸都产生于此.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号《北京文学》以醒目的方式刊发了报告文学《有什么,别有病--中国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它以异常鲜明的姿态切入农村改革与建设的现实问题,记录下农民的痛与无处可说的怨,让人联想到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和《丁庄梦》,前者虚构了耙耧山脉深处的小村庄"三姓村",那里的人得了一种怪病--喉堵症,后者是国内首部反映"艾滋病村"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